看个历史书,还能讲讲银行,想想也有趣。多看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解决很多现实中不能理解的问题。
中世纪,欧洲跟伊斯兰势力不断干仗,意大利沿海城邦还不断跟伊斯兰贸易,这是为什么?伊斯兰,到底有什么重要商品,是欧洲必须的呢?两种:黄金、胡椒。
阿拉伯人从印度通过陆路运到地中海的胡椒和香料,被威尼斯商人通过海运贩卖到欧洲。北非大量金矿,是欧洲急需的金币制造原料。这两项,换回来的是欧洲大量跟军事有关系的商品,例如:盔甲、船帆、桅杆、罗盘。基本上,就是黄金和军火之间的交换。
金本位时,黄金是货币发行的重要依赖。金本位时,银行经营放贷靠的是负债能力,也就是揽存多少,有多少金币。存款越多,放贷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古代是不存在的,杠杆多高完全看银行的经营水平,是不是能扛住挤兑,是不是会出现呆坏账。
信用货币时代呢?黄金不需要,监管机构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银行资本充足,就可以根据客户贷款需要直接生成信用货币,因此,银行的业务中心,就从负债规模扩张,转移到资产规模扩张。但是,大多数人呢,还活在金本位的逻辑里看信用货币时代的银行业。
美国金融危机时期,资产规模扩张的极其庞大,信用膨胀处于失控状态,才因次贷泡沫破裂诱发金融危机。所以,监管机构对现代银行业的审慎监管是必须的,否则,银行制造信用货币的能力是非常可怕的。
平安银行,可以仅仅因为辉山乳业质押股票,就释放数十亿信用货币,依赖的就是自己的资本。但是,反过来讲,放出去的信用都是这种垃圾信用,一旦集体爆掉,会快速侵蚀掉净资产,收缩杠杆,带来可怕的货币紧缩效应,造成被动注资,这就是美国次贷风暴的原理。
依我看,互联网上搞银行股投资的,说负债说的一套套的,大多数都不太懂银行。现代银行的玩法,根本就是倒过来的,是从资产爆发推动业绩增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