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己知彼

(2017-02-21 11:30:40)
分类: 投资札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不仅仅在军事上,可以说是在任何人一生的博弈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读史的好处,就是可以明智。智慧,是一个领导集体首屈一指的能力,其次,才是征伐和外交。
  知己,是最难的。知彼,为其次。罗马跟汉尼拔刚开战,信心还是很足的,连续两次歼灭战吃下后,对方越打越强大,自己越打越虚弱。残酷的现实,让罗马人清醒的认识到,坚决不能跟汉尼拔打会战。歼灭战,往往不是想象中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战争的结果,往往是令人乍舌的战损比。军事指挥官素质不行,庸才遇到天才,结果往往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自损2万,敌损200。如果,西方战争史的统计数据是真实的,很多罗马的战役数据是颠覆战争常识的。现实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干打死不光,也就能理解了。还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放到股票市场里,就是你4轮股灾跟我也没吊毛关系,我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这里的关键在于战略战术的选择。
  战争里的艺术,可以复制到很多领域。
  一辈子打胜仗,最后一仗输了,全盘清光。汉尼拔,是服毒自杀的。凯撒,是被人刺杀的。天才的结局,跟五丈原喷血而亡的那位同样不理想。曹操呢?打不过孔明不要紧,慢慢打。司马懿,更是看到孔明就防御为主,坚决拖死天才。这种战法,跟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的战略是相同的。既然,打不过汉尼拔,那就避而不战,坚决不会战,坚决死缠烂打,拖住汉尼拔。派部队攻击西班牙,抄汉尼拔老窝。罗马,虽然没有天才指挥官可以战胜汉尼拔,但是,罗马有一大堆指挥官,远比汉尼拔的指挥官数量多。死的人多不怕,一批又一批不停的往上冲,直到西庇阿成熟,终于等到天才司马懿了
  对手如果就是天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避天才,跟天才消耗时间,因为,时间对天才和庸才是一样公平的。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道自己虽然不是庸才,但是,遇到天才就是庸才,要服气。要打仗,就找比自己菜的打。遇到比自己厉害的,就要学会坚壁清野,死靠到底。维钦及列克斯,就是知道凯撒厉害,跟凯撒玩坚壁清野,让凯撒在高卢无法立足。但是,高卢不是罗马,缺乏坚定不移的统一指挥能力,在天才对手面前还是打了会战,一次就输光完蛋了
  提比略,算是一个很杰出的指挥官。他带兵打日耳曼,就能打下来。他一走,就出现3个军团被诱敌深入全歼。提比略打仗,就一反常态。在会战前,把各路援军遣返,只留下6万精兵,因为,罗马的兵站补给能力,只能提供5万精兵的充沛供给。
  有些战争,从历史的角度看,似乎只有这一种打法,那只是古人和后人的常规思维罢了。长平之战,为什么非要敌我双方兵力相当,进入消耗战?为什么就不能赵弱秦强?为什么,在防御战的过程中,就不能既做到后勤压力小,又做到打得秦国没脾气?阿基米德在赵国帮廉颇防御,白起就真有本事攻破赵军么?军事战争中的创新,就像凯撒用步兵围死庞培骑兵的打法,完全都是反常规的,关键在于己方是不是真的高过对方
 创新,就是打出对手想都不敢想的奇招,一招毙命。四渡赤水,就是让红军任何一个指挥官,看着国军的密电打,也不敢像毛委员那样打。道理很简单,跟炒股票一样。面对未知的迷茫,就是信息再充沛,也很容易爆仓。决策者,是不是真的天才,在生死之间,一招就定乾坤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凯撒和庞培
后一篇:天才与文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