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万卷

(2017-02-05 13:36:27)
分类: 投资札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有过亲身经验的,肯定会很认可这句话背后的逻辑。
  破万卷,意味着什么?假设,你在古今中外历史中选择500个著名人物,每人2本书,每本10卷,可以凑足万卷。这样做,相当于你跟躺在书中的500个灵魂相隔时空完成对话。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思想贯穿古今中外。在与如此多的历史上的智者对话过程中,你的思维会得到量的积累、质的飞越。
  我高考,作文不及格,但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是全市第一。我作文写跑题的关键,就在于除了瞎编没什么社会经历,也缺乏足够的阅读量。学霸和思想巨人的差距,其实就在量的积累上。我现在的文字驾驭能力,完全是看书看到一定程度了,自然而然就有自己的思想了。所谓的思考,其实是建立在跟巨量古往今来的人物对话过程中,而不是,自己冥思苦想。我特不屑那些所谓勤勉的思考者,因为,只有勤勉的阅读者才有资格探讨所谓的思考。这个时代,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时代,因为,你认为是的,所谓的问题,早就有了答案,关键在于知识面
  500个人很多么?史、传、论,一步步读下去,你才有机会看懂历史人物其思想精髓。很多显而易见的谬误,其实是源自自我臆测。有很系统的思辨体系,再去读书,最大的益处在于少走些弯路。这种思维体系建立,是在不断迭代基础上。
  所谓的迭代,就是阅读中不断颠覆自我认知的无休止的输入、输出过程。一个昔日坚信不疑的观点,经过漫长的阅读后,终于轰塌重建,其实是一种自我进化过程。回音室效应,决定了绝大多数人既不能通过身边朋友颠覆认知,又不能通过坚持不懈的阅读突破极限
  1000本书,每年100本,只需要十年。你能做到么?你做到了,就会明白很多道理。3天读一本书,很累么?苦修十年,粗览人类知识海洋之后,再下山修炼,是不是会更谨慎些
  所谓的实践出真知,是不假,那是建立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狭窄的意思,就是只明白那么一点点,而客观世界的运行复杂度远超想象,根本不是一点点那么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音室效应
后一篇:狭窄与宽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