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业,是公认的常青树行业,其发展逻辑如何呢?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制药领域具备比较优势,其根本是建立在该国对医疗产业的巨大投入上。美国,是典型的法律和医疗成本巨高的国家。在医疗上的整体投入占据GDP比例很高,这给整个医疗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充沛的资金供给,因此,制药业这个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得到很好发展。原研药的诞生,是建立在巨大的资本投入基础上的,且要具备强大的科技配套。这是制药业发展的基础逻辑。
反观中国,在制药业上的发展是不是符合比较优势呢?
首先,我们国家没有这个资本投入实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在现阶段,大规模投入资本进行原研药研制,那只能是一种宣传而不是实际,因为,钱真的跟不上。另外,中国也缺乏庞大的研发基础,大量优秀人才都海外留学滞留发达国家了。我们国家,不可能在现阶段投入巨量资金完成医疗保障,自然就无法培育起庞大的制药研发队伍,就不符合制药业的核心比较优势。那为什么,制药企业发展的又非常好呢?这就要从新结构经济学中找到答案了。
第一、解决医疗问题的基本方法还是靠仿制药引进技术,这就省了自主研发的巨大投入;
第二、中国市场太庞大,能够产生聚集效应,利于企业爆发营销;
第三、弱势研发的结果,就会带来比较优势中劳动力价格刚性因素钝化,企业不需要大量投入资本,利润容易形成;
不过,这个游戏看起来是建立在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但是,解决现实问题又必须的产业格局上。因此,中长期看,在我国比较优势达到跟发达国家竞争前,主要的道路还是仿制和积累,研发领先是不可能的。这就造成,具体企业的发展中,未来存在长期投资变数。终有一日,会过渡到研发主导的模式上,那时,行业内企业竞争格局会发生变化。
很重要的一点,由于我国是宏观策略上尊重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思路上存在很明显的新结构经济学思路,因此,在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产业上投入会有所控制的。中长期看,医疗保障这部分社会开支,中央肯定会控制的,很难出现美国高度富裕后的产业结构升级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