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获准参与沪港通 港股平开后走高
(2016-09-09 09:40:39)分类: 转载精华 |
[注:主力部队要过江。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小舢板一高兴就先上了。如果,主力部队趁着小舢板过江在国内打起战役,结果会怎样?]
来源:华尔街见闻
昨日晚间,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这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今日港股开盘基本持平,随即小幅走高。
周五(9月9日),香港恒生指数开盘报23924.77点,昨日收于23919.34点。
《监管口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保险机构直接开展沪港通股票投资应当具备股票投资能力,不具备股票投资能力的保险机构应委托符合条件的投资管理人开展运作;二是明确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港股通试点股票;三是明确保险机构应当将投资港股通股票的账面余额纳入权益类资产计算,并明确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沪港通股票时,在账户开立、投资交易、清算核算等环节的要求。
保监会表示,此次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进一步增加了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有利于保险机构更为灵活地选择投资标的,缓解资产配置压力;有利于保险机构借助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目前,保险资金只能通过QDII等方式投资港股,而QDII额度相对紧张。2007年和2014年,保监会先后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香港股票及其他发达市场权益类资产。
上海证券报援引多家大型保险机构人士的话称,目前有四类港股对追求稳定绝对收益的保险资金有明显吸引力:A+H股中有折溢价优势、稀缺优势、低估值及高股息率、类债券型个股。
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约360亿美元(约合2000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不足2%,远低于15%的监管上限,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此前有香港投资界人士提及“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踊跃”并不准确,因其所指的“保险资金”只是有若干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资管产品的方式参与沪港通,且认购的机构也来自非保险业的委外客户,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资金。而《监管口径》的出台,才是保险资金真正参与沪港通的开闸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