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这种事会不会大规模爆发?关于这个问题,想当然的说是,还是想当然的说不是,都没意义,重要的是要有逻辑。
存款,分为三大类:个人、企业、同业。企业存款,又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每种类型存款,其特性都是不同的,在政策和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逻辑也不相同。分类判断,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住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存款搬家趋势。
个人存款,已经出现大规模搬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余额宝,就是最好的例子。50万存款保底,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个人存款来说足够了,这不存在什么大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差别。不同银行付出的存款保险成本不同,但是,对于储户来说不到50万的存款上限足够了。决定个人50万以下存款去留的不是银行是否破产,而是,存款付息率。大额个人存款,有可能会出现分行存的现象,这对于存款搬家的影响应该相对有限,只能出现摊大饼现象,总量上出现大规模变化不易。
结论是什么?决定个人存款是否出现大规模搬家的关键是付息率,是余额宝已经证明过的问题,根本不是50万以上存款不保底的政策变化。
企业存款,才是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最容易影响存款格局变化的领域。
大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存款变化趋势是完全不同的。大型企业,融资逐步转变到直接市场债券融资后,其银行存款业务将成为香饽饽。贷款业务,逐步弱化从开户行进行间接融资,这种趋势会提高大企业存款资源对银行话语权。所以,大型企业客户资源是大银行的优势,这毋庸置疑。
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补充资金的可行性较低,必须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这就导致银行有机会通过信贷业务捆绑负债业务,以这种方式稳定企业存款。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越发达,直接融资市场越成熟,大型银行的信贷客户资源越趋向于中小微型企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同业存款,谁有能力提供较高付息率,谁就有机会拿到,这没什么可质疑的逻辑。
分类判断后,会很容易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零售银行,针对个人业务,要提供有竞争力的付息和服务;
第二、大型企业客户,对于银行的负债业务发展非常有利,信贷业务逐步趋向于弱化间接融资;
第三、中小微型企业客户存、贷业务决定银行未来,这是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大方向;
第四、同业负债能力取决于信贷定价能力。
以上四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存款一定要向大银行搬家?四大行,除了第二条存在优势,还有什么绝对确定的逻辑导致存款大搬家?
存款确实在搬家,只不过方向朝着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去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收益率高,所以,负债成本这种政策性优势正在被迅速削薄。
存款从小银行搬家到大银行的这种想当然的逻辑,经不住推敲的,关键错了一个字,不是大,而是强。强者恒强,而不是,大者恒大。大和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对竞争力越强大的企业,在逐步放开竞争政策壁垒后,会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