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息率
(2014-05-27 12:45:12)
标签:
育儿 |
分类: 投资札记 |
付息率,是银行负债经营成本的关键数据,该数据的走向决定了银行业绩是否出现本质性调整。付息率的形成,有很多是基于市场因素,也有很多基于政策因素。判断付息率对银行业绩影响最重要的是判断政策走向,政策走向出现重大变化会严重影响成本。毫无疑问,政策走向是足够确定的。
3.16%的付息成本,对于民生、兴业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更为确定的是,完全市场化竞争后,这个成本,对于每家银行来说,都要成为家常便饭,信不信?
高杠杆负债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绩是否经得起市场充分竞争考验的关键就是负债成本波动趋势,该趋势受政策管控程度越低,市场程度越高,则低成本优势壁垒越容易荡然无存。因此,所谓的四大行的成本优势其实是不存在的,大规模的活期储蓄替代转移过程是无法阻挡的。余额宝都属于小对手,更凶狠的商行互联网金融侵蚀力,慢慢领会。
新平衡的构建需要时间,也一定会存在大量活期储蓄具有很强粘度,也会有竞争壁垒兑现的低成本优势,只不过这些优势在国家政策长期保护低负债弥补存款准备金税的情况逆转后会逐步弱化。新平衡,会带来崭新的付息率分布,其结果必然是超低的付息率大规模上行。负债成本优势的体现结果,必然不是今时今日的差距,所以,业绩上的泡沫会破裂,体现出估值相对劣势。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会降低存准补偿大银行负债优势淡化后的损失,这种补偿并不等于消弭掉相对竞争力的拉近。
大型国企,很多靠负债发展的企业,都要面对负债成本调整的威胁。国企职工待遇高、企业负担重,缺少金融补贴后,不改革是肯定要大幅调整业绩。所谓的国企改革,只不过是面向市场化之后,必须要甩包袱、提高竞争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