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押宝”中国市场
(2011-05-20 07:05: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金融业 |
【注:海外金融巨头,来势汹汹。】
花旗集团(Citigroup)首席执行官维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在中国市场上的投入正不断增加。去年花旗银行在中国的贷款达到了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在今后3年里,花旗计划将在中国的员工增至1.2万人,这一数量几乎是目前员工数的3倍。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里,花旗与来自伦敦的汇丰(HSBC
Holdings)之间的竞争正日益加剧。
花旗集团亚太区联合首席执行官卓曦文(Stephen
Bird)说,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银行在中国分部的员工数量将会超过它在其他任何亚太国家的分部。花旗发言人詹姆斯·格里菲斯(James
Griffiths)也宣称,员工数量的增加将使中国成为花旗集团仅次于美国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市场。香港的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分析师迈克尔·沃纳(Michael
Werner)认为:“这是花旗发出的一条强有力的讯息,说明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投入。”
花旗集团目前在中国设有29家分支机构,今年计划再增开10家,但总数仍少于汇丰银行的102家与同样来自伦敦的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59家,后者在亚洲市场超过1/3的利润来自中国。卓曦文说:“中国是花旗全球战略中优先考虑的市场之一,我们将积极扩张客户业务,在中国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尽快开设分支机构。”
卓曦文还表示,中国分部的招聘计划中约有80%是个人业务与机构业务岗位,其余岗位则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与数据分析。根据格里菲斯提供的资料,花旗集团目前在中国有4500名员工,它在亚洲的员工总数为5万名。而渣打银行中国分部有超过4000名员工,欧洲市值最大的银行汇丰在中国的员工超过5000名,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截至2009年底则拥有39万名员工。
中国自2006年12月开始向海外开放其银行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于遭受重创的外国银行更具吸引力。为了应对危机,花旗集团不得不接受美国政府45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汇丰则重点发展中国等新兴市场,以弥补其在美国市场上的亏损。
2008年和2009年,花旗集团在全球市场的总亏损额达293亿美元,在此期间,亚洲市场是花旗收入的最大来源。今年上半年,花旗在该地区的收入为72.6亿美元,其中赢利达到了创纪录的25亿美元。据格里菲斯介绍,6月份亚洲区的存款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达到22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花旗在亚洲18个地区和国家的大部分网点都开通了手机银行服务,去年越南分部开始提供小额业务。
花旗集团还在中国台湾和香港积极拓展,在两地分别开设了66家和41家分支机构。卓曦文宣称:“几年前,我们在大中华区的分支机构还不到50家,而在今后的6个月里,我们的分支机构将达到1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