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及其教学应对方法

标签:
教育核心概念概念图 |
分类: 培训和学习心得 |
学习感悟:了解了生物学科的本质和学科体系结构后,需要了解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以前对核心概念的理论积累过一些知识(见链接),今天又从网上系统学习了温州大学王延歌的硕士论文《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生物核心概念及其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教学中需要采取的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定能提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一、学科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生物核心概念是指对于中学阶段的生物学知识乃至整个生物学科起到主导、引领作用的概念性知识。在教学中,抓住了生物核心概念就等于是把生物学的精华部分收于囊中。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核心概念是那些能够展现当代生物学科图景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是生物学知识领域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概念的理解,界定及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核心概念统摄了生物学科的一般概念、生物学事实,其表征一般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把分散的生物知识进行统整。所以,核心概念所涵盖的知识容量就会相应的庞大,不只是一句概括性的精炼表达,还有高容量的知识外延。
三、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析
新课程改革强调“核心概念”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学核心概念,进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合理的概念体系,并能利用这个体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生物学核心概念能够展现当代生物核心问题,也能体现生物学概念和事实的概括性知识。
如何以核心概念为核心,围绕核心概念进行生物学教学,研究它们的内涵(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和外延(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例如,蛋白质概念,内涵是结构层次及生理功能的多样化;外延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的种类。
细胞概念,内涵是结构特征;外延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及细胞种类。
酶概念,内涵是催化剂,具有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有机物;外延是生物酶包括所有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及极少数RNA,即可以在生物体内作用,也可以在生物体外作用。
细胞呼吸概念,内涵是人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外延是这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化合物提供碳骨架。
光合作用概念:内涵是可见光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有机物中化学能有能量转化过程;外延是发生于绿色植物及某些细菌中。
有丝分裂概念:内涵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外延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分化概念:内涵是在个体发育中,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分裂后,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产生不的细胞类群;外延是生物个体发育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四、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简略)
1.运用概念图解决核心概念的层次问题
概念图不但可以清晰表征概念的内涵层级结构,还可以延展概念外延所包含的多种个例。
构建概念图的步骤:确定核心概念;罗列概念并排序;制作概念图;用线连接各概念,并在线上写连接词;打不同分支概念的横向关联;重新整理概念图。
2.科学史解决核心概念生成性问题
可以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也使学生对蕴含的科学方法等有全面的收获。
3.运用认知冲突策略实现概念转变
主要是和学生已有的前概念认识冲突,如呼吸和细胞呼吸,也有一些是和初中教学认知不同的冲突,如酶的概念。
4.运用情境创设策略促进感性认识
可以通过生活日常情境、生物科技情境、生产实践情境等。
链接: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