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

标签:
生物学概念核心概念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今天看到《中学生物教学》(2013年12合订本)上有一篇文章关于核心概念的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围绕核心概念的探究活动设计——以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本中讲到了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重要概念、原理等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我看到这篇文章,深受启发,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到底什么叫核心概念?它和生物学概念是不是相同?在高中生物中到底有哪些核心概念?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特别是网络资源,我发现,国内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概念即名词或定义,核心概念就是重点概念或名词。因此蛋白质、核酸、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心法则、生态系统等等,都被视为核心概念,这种认识被许多一线教师认同。以前,我也认为核心概念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的概念。按照这一观点难免将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混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核心概念即重点知识或核心知识,例如,光合作用作为核心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名词,同时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的总和,只不过是用这样一个名词来代替罢了。
北师大的 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标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概念体系的结构。”刘教授也指出:“查阅各国教育文件发现,少有直接给出概念名词及其定义,大多是将概念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将希望这个学生掌握到的理解程度用完整句子、小段落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样的表述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容及其意义。”
由此看来,对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划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管怎么样,生物学概念和核心概念还是有区别的。
有教育家对高中生物的必修模块进行研究后得出15个核心概念,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构建上述核心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生物学观念。现对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摘录如下: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核心概念: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2、细胞是由物质分子组成的,不同的物质承担不同的作用。
3、细胞是物质分子的有机结合体,细胞的各种结构既分工又合作。
4、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推动。
5、细胞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甚至还能够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核心概念:
6、性状遗传是基因传递的结果,而且这种传递是有规律的。
7、基因在染色体上。
8、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
9、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的。
10、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11、生物的进化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核心概念:
12、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
13、人体内的细胞需要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内环境)。
14、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稳态是通过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实现的。
15、具有复杂结构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实现其相对稳定。
由此可见,核心概念的教学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即便是最简单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也需要多节课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多角度的学习才可以形成的认识。重要的生物学名词虽然不是核心概念,但一定是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重要基石。核心概念的教学实际上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