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因突变》听课反思

(2019-05-27 21:43:26)
标签:

教育

基因突变

听课反思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基因突变》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23日到富阳去参加了交流活动,听了二节同课异构的课《基因突变》,值得学习并受启发,现就结合自己的体会反思如下。

一、从目标的达成角度去看-达成

两位老师课都是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3.3 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3.3.1 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

    3.3.2 阐明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3.3 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评价目标(素养水平):

生命观念(水平一)

初步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以及生物进化观念,能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命观念(水平二)

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和生物进化观念,并能运用这些观念分析和解释简单情境中的生命现象。

理性思维(水平四)

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基于事实和证据,采用适当的科学思维方法揭示生物学规律或机制,并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阐明其内涵。

在面对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作出决策时,利用多个相关的生物学重要概念或原理,通过逻辑推理阐明个人立场。

社会责任(水平二)

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的讨论。

社会责任(水平三)

基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二、从自主程度来看-较高

两位老师都通过情境导入,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蜘蛛侠、绿巨人、神奇四侠等,科学史作桥梁,开展任务驱动的活动(有设计好的学案),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展示和互评,得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给我的启发是情境的选取要考虑,做到有吸引力,对教学确实有效,甚至是整个课堂的主线。

三、从合作效度来看-得当

由于教学内容基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得出,相互之间的多人合作就没有必要,开展了小规模的活动,如根据中心法则得出有可能的碱基排列顺序,逆推的要求要高,不仅需要生本互动,还需要生生互动

给我的启发是处理好合作学习的需要与否,不要以为公开课了,必须要来一个合作学习。

四、从探究的深度来看-到位

两位老师都是根据预设的学案让学生探究,一位老师是从氨基酸逆推,思维更开放,深度更高一些,另一位老师是从碱基的不同情况顺推,相对深度浅一些。

课堂需要有深度的探究,要根据学情设计。

五、从生成的高度来看-提升

两位都通过预设的资料解决基因突变的特点,都预设了基因治疗的知识拓展。由于是研讨公开课,预设的严密必然带来开放性不够,生成性的问题不多。两位老师能解决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如基因突变带来蛋白质结构是不是一定改变。

在精彩的课堂里面预设和生成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产生生成性问题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问题预设,如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吗?基因突变有什么意义(为后面的育种作铺垫)?今天学习了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请谈一下感想(如生活习惯问题等)?

纵观这两节课,要说欠缺,那就是课堂需要小结,因为一堂课需要建立思维导图,这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今天我是当作学生在听课),走出教室还有没有这堂课的框架?过几天,还有没有这堂课的完整的知识内容?当然,让学生带着今天的学习内容,自主去钻研,那就是一堂相当成功的课,尽管迫于条件、升学率、课业作业等因素,这是理想化的,但每个老师坚持去做了,慢慢也会有一定的效果。毕竟,终身学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