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中的若干问题
标签:
教育pcr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疑难问题:在选修3中学习了PCR技术,但教学中要求不高,学生总是有疑惑,整理如下。值得说明的是解旋用的是加热,并没有直接加ATP,能量来自于dNTP,需要引物和Mg2+
一、PCR定义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
是一项DNA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DNA。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多态性研究等许多方面。
二、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1、PCR反应成分
(1)模板DNA;(2)引物;(3)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4)DNA聚合酶;(5)反应缓冲液、Mg2+
2、PCR反应基本步骤
(1)变性:通过加热使模板DNA的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链分开而成单链的过程。(94,30s)。
(2)退火: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DNA中互补区域结合成杂交分子。(55,30s)。
(3)延伸:在DNA聚合酶、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缩写,包括dATP, dGTP,
dTTP, dCTP,等在内的统称,N是指含氮碱基,代表变量指代A、T、G、C、U等中的一种。)、
Mg2+
以上述三个步骤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均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n次循环后,目的DNA以2n的形式增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