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2017-10-08 07:30:17)
标签:

教育

酵母菌

种群数量

分类: 实验教学与改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血细胞计数板(两种规格)   

       实验研究:由于此实验的开展普及率问题、考试题型的限制等等因素,此实验直接考试的可能性不大,但实验的思想体现是最完美的,所以通过该实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思路有一明确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2. 学习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细胞计数的操作方法,学习比浊计的使用方法,找出酵母菌细胞数量变化与其浑浊度之间的关系。

3. 初步尝试依据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二、实验原理

1. 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成J形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成S形曲线。

三、实验材料

酵母菌贮用培养液,无菌葡萄糖溶液,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移液管,滴管,有螺旋盖的试管,试管架,记号笔,直尺,坐标纸,比浊计,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 配置2个样品。

样品1 :试管A中加入 10ml无菌葡萄糖溶液+0.1ml酵母菌贮用培养液

样品2 :试管B中加入10ml无菌葡萄糖溶液

2. 对样品12的试管A和试管B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数约等于25000乘以计数板每方格内的细胞数),记录在表格中。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镜检计数方法(计数前要摇匀):

1) 方格内细胞计数顺序:左上右上右下左下。

2) 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

3) 粘连时要数出团块中的每个细胞。

4) 出芽酵母菌芽体体积超过细胞体积一半时,算作独立个体。

5) 计数总数不少于300个细胞。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3. 用比浊计测定各试管的浑浊度,记录在表格中。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4. 将样本12计数的平均值作为种群数目。

横坐标代表浑浊度,纵坐标代表酵母细胞数。在坐标纸上标记浑浊度读数和试管A中的酵母数。

5. 第二天重复步骤234,在坐标纸上标记当天样品的浑浊度读数与酵母数。用直尺连接两个标记点,依据此线的延长线估算此后两天的酵母数量。

6. 以后的两周内,每天重复步骤3,对试管AB的浑浊度进行测定,填写记录表,在坐标纸上作出标记。

7.4天和第7天,重复步骤34,对试管AB进行细胞计数。如果种群数量增长很快,方格内细胞数目多于300个或者数不过来,可以用稀释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把最终的计算结果填在记录表上。在坐标纸上作浑浊度读数和试管A酵母数曲线,并根据标记修正你估算的曲线。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验自变量、因变量

1. 自变量:时间

2. 因变量:酵母菌种群数量/浑浊度

六、应用的实验原则

1. 对照原则:空白对照。B试管为空白对照,排除葡萄糖溶液被杂菌污染的可能。

2. 平行重复原则:2个样本,计算平均值,使数据、结果更加严谨。

3. 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保证AB试管中只有酵母菌加入与否的不同。

八、讨论和分析

1. 怎样操作可以提高读数的准确性?

答:每次计数之前倒转数次使试管内的酵母菌混合均匀;设置多个实验组,对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2. 试管B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解释试管B的浑浊度变化?

答:对照作用,葡萄糖溶液可能被杂菌污染。

3. 为什么整个实验过程中只选择这4天进行细胞计数?

答:通过这4天所描点,已经能够较准确地绘制出酵母菌数量-浑浊度曲线。只选择4天计数可简化实验。

4. 影响酵母种群增长的因素可能是什么?

答: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 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也有可能其他微生物制约。

5. 如何设计实验研究温度对酵母种群增长的影响?(教参答案)

答:改变温度条件,重复上述实验各个步骤。

如在此实验之前,培养液应一直被置于平均温度为15℃左右的恒温箱中。或者把一组试管放在30℃水浴锅中,而另一组试管放在50℃水浴锅中。

在实验的第2天,把一组试管放入冷冻箱中,把另一组试管放入冷藏箱中。12周之后把这些试管取出进行计数(冷冻试管要在解冻以后),并继续进行实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