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平衡密度——K值微专题复习

标签:
教育k值环境容纳量 |
分类: 教学设计及反思 |
教学反思:《稳定平衡密度——K值》属于浙科版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重点且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同时还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设计围绕K值的一个高三微专题复习课,让学生对K值有更充分系统的理解,从而突破本章节重难点。
本专题教学中体现的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框架的思想贯穿在整个高三的学习中。建构数学模型为学生曲线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析题解题能力。
知识目标
解释K值的含义,分析相关曲线图,总结规律。
通过典例分析并联系实际,深度挖掘K值变化的原因及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K值的几种数学模型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真题欣赏和信息整理,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会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构建知识框架。
在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中,尝试建构K值表示方法的几种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人类活动对K值的影响,形成辩证的生态学态度。
运用K值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会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
K值的定义
K值的变化和应用
K值的几种数学表示方式
学习难点
K值的几种数学表示方式
教学过程
一、K值的定义
P75:长时期内……最大数量。稳定平衡密度。P78:平均值
二、K值的变化
环境改变(改善或恶化),K值改变(提高或降低)
三、K值的表示方法
四、K和k/2值的应用
五、高考试题分析
(2010年)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201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B )
本内容参考了海盐元济高级中学赵小娜老师的说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