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核糖体

标签:
核糖体核糖体研究教育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一、核糖体的发现和研究
1953年,由Ribinson和Broun用电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胞质中存在一种颗粒物质。
1955,Palade在动物细胞中也看到同样的颗粒,进一步研究了这些颗粒的化学成份和结构。
1958年Roberts根据化学成份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
2009年后,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因为对这些结构的研究作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除哺乳类红细胞外,一切活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均有,它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胞器,在快速增殖、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尤其多。
二、核糖体的类型和来源
核糖体一般的合成过程需要超过200种蛋白质的协同配合来完成聚合、加工核糖体内的4个rRNA,以及将rRNA和多种核糖体蛋白捆绑、组装在一起。
原核细胞核糖体较小,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23S,5SrRNA,小亚基16SrRNA。
真核细胞核糖体体积较大,沉降系数是80S,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28S,5.8SrRNA,小亚基18SrRNA。
原核细胞无核仁,原核细胞是在核区合成rRNA,在胞浆合成核糖体蛋白的,然后组装为核糖体。
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的核仁里。在该区域中,rDNA转录产生的45S
rRNA前体,在核仁中45SrRNA前体的加工成熟过程是以核蛋白方式进行的。45SrRNA前体被包装在大的核糖核蛋白颗粒中,经过多次切割加工过程,形成不成熟的核糖体大(60S)、小(40S)两个亚单位,最后分别通过核孔被运输至细胞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