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240亿美元可以买下沃尔玛,你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你对沃尔玛的规模或者240亿美元到底是多少没有概念,你会感到很茫然,或者你出于民族自豪感,会感到很振奋,或者你出于对国家外汇的关心,会担心其中的风险,或者你知道沃尔玛对中国大量制造业的影响,会想这是个好主意吧?进一步,你如果对沃尔玛的规模有所了解,知道它是财富世界500强的首席,你会本能的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但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个国内著名的商学院的院长、有深厚造诣的财务专家慎重提出来的规划,你又会怎么认为呢?你是不是马上又会转变态度深信专家的分析呢?
身位长江商学院院长的项兵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惊人的商机”,他通过分析沃尔玛的股权结构图,发现沃尔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只有3.51%,前五大加起来的市值不超过240亿美元,“花240亿美元做一间世界定级公司的最大股东,让别人为你打工,多好的主意呀。”项兵在给某杂志记者介绍他的主意的时候难掩兴奋。
资深专家、详细的数据,是不是能让你相信这是个好主意呢?或者说在这样一个你并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上是不是就只能被动接受呢?
专家是应该被怀疑的,事实上,在一些涉及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决策上,专家的失误率高的惊人。最简单的你可以推证,那些论证人民币该不该升值的专家都有大有人在,事后会证明总有一边是错误的,当然我是说最后形成的决策,而不是它阐述的问题。
更进一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领导者或者决策者,是不是最后的决策就只能被动的完全听专家的呢?而实际的情况大部分的企业决策者并不是采用专家复杂的决策步骤,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出了决策,不好的说,这叫“拍脑袋决策”,往好的说,这叫洞察力和判断力。
用数字说话成为了某些人的座右铭和口头禅,但很多事情却不是数字能够说的清的,或者说你能够拥有的信息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完全准确的预测或决策,或者说人的能力限制无法从数字中发现内在的规律,这在决策中被称为不完备信息和有限理性。
回到沃尔玛的事例,给你10分钟让你判断一下项教授的主意是不是值得怀疑?你可以怎么做?我的办法是从头脑记忆中,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沃尔顿家族以每人200亿美元共拥有1000亿美元的财富,而这些财富肯定主要是通过沃尔玛的股票市值体现出来,那么项教授的前5名持股人只拥有24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是没有包括沃尔顿家族还是财富的排名发生了特别大的偏差?
当然,如果这是一个和你利益相关的问题,这些定性的判断只是为了缩小问题的边界,从而降低进一步信息收集的成本。
事实上,大量的分析和决策都是这种不确定性问题,知觉、直觉在决策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