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比西藏更远的远方和那些人
【12/7/2007 8:20:57 AM】 来源:新京报
作者:孙智正
▲《欧珠的远方》 作者:徐东 版本:华文出版社 2007年11月版 定价:18.00元
【藏地小说】□书评人 孙智正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到别处。《欧珠的远方》里的欧珠说,一切在远方,远方更特别。现在,西藏是别处,似乎更是远方的代名词———雪域、高原。所有的艺术家:歌者、写者、画者,都要去那里转转,不管是路过的、常住的、还是土生土长的,西藏是灵感最广阔的跑马场。
徐东的《欧珠的远方》,说的是西藏的人物,不是西藏的风物,只关于心灵,是灵性的西藏,是作者的西藏,这些人物是作者的人物。西藏只是一个由头,它甚至称不上小说的背景。
《欧珠的远方》里的短篇小说,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和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人物也有可以类比的地方,都是被生活在“小镇大街”上的人认为是“畸人”的人。
这些人,是这篇小说的主角,在下篇可能作为一个配角出现,这大概是作者有意为之成一个系列。但最主要的关联是小说内部的精气神相连:向上的、纯洁的、美好的,要往远处去的。老人,男人,女人,有管水的,放羊的,杀牛的,唱歌的,画画的,这些人有个共同点是:在现实中走神,神去了很远的地方。
这些人可以简称“神人”,阿来的《尘埃落定》的“我”也是神人,藏区专产神人吗?他们在现实中受挫,但不要紧,他们有自己的心。没有心是万万不能的,在《欧珠的远方》里,心被认为是万能的。心里有很多东西,有梦想,有远方,有爱情,有爱,有回忆,有时间,有生死,有友谊,所以这些小说的主题很大,几乎都是一些“母题”,
这是徐东心中的西藏人物,和这些西藏人物的心。没有西藏,可能就没有这些小说,但现实的西藏可能仅仅是,想象发酵所需要的那一丁点面粉。
马原,那个曾经的“先锋作家”,自认为的“大师”,写出了好多有关西藏的好作品,那么徐东好像也正在这么做,虽然两人作品气质相去很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说的不是徐东的西藏小说系列,是我心中的徐东的西藏小说系列。这些小说像远方,像小说里旺堆寻找的水晶石。
前一篇:意义
后一篇:青岛日报:想象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