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克平
董克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445
  • 关注人气:99,4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梦

(2012-03-28 23:19:35)
标签:

杜牧

扬州梦

南朝

樊川文集

唐朝

文化

分类: 心情文字

阳春三月到了,又想去扬州了。

瘦西湖

扬州梦
要去扬州,不自觉的找了几本有关扬州的书籍翻看。其实这几本书早就看过了,这次再看,只是想加深一些印象。

 

扬州是和扬州梦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扬州梦”的吸引,扬州未必会有那么大的名声。“扬州梦”典出杜牧的诗句“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按照扬州文化专家韦明骅先生的解释,扬州梦的含义大约是这样的:“比起黄帝的华胥梦来少一点飘渺的神话色彩,比起庄子的蝴蝶梦来欠一点诡谲的寓言格调,比起卢生的黄梁梦来逊一点讽世的哲学意味;然而,它却以浪漫风流的使人之韵、香艳氤氲的脂粉之气、委婉微妙的忏悔之情,打动了历代骚人墨客的心弦—这便是扬州梦。”总结一下韦先生的说法,扬州梦大概应是现实中的荣华富贵的集合吧?

 
很多文字在论述扬州的魅力时,总喜欢引用“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殊不知这里的扬州和我们现在说的扬州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扬州鹤的概念在南朝时期就有了,大概是成仙出世又可以到人间繁华处纵情享乐的意思。可是现在扬州的概念是公元590年隋朝开皇年间才有的,而“骑鹤上扬州”的扬州则是南朝时的京城——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今天的南京城里还有建业路,用的就是南朝时的古名,而现在概念中的扬州在那个时候叫做“广陵”或者“江都”的。
 
到了唐朝,扬州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甫的“商胡离别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等诗句,这些诗句中的“扬州”才是今日所说的扬州。南朝人不能做唐朝人的事,南朝的扬州只能是建业(南京),而不会是今日所讲的扬州(广陵或江都)的。
 
细心一点还可以发现,唐朝多是讲“下扬州”,而南朝讲的是“上扬州”,上下之间,意思的差别也是天地之间的。
 
唐朝人的下和我们今天说的旅游观光一样,就是到扬州去游玩、享乐,那时的扬州集中了天下所有的繁华,诗文、饮馔、歌吹、美女都是天下第一,有“扬一益二”之说,都城都难在其上,这样的繁华都市,怎么能不引的骚人墨客们心驰神往呢?这也和唐朝时期盛行的享乐主义并行,诗人们当然不甘于人后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充满了动荡,生命如露珠草芥,人们不由得产生了对安逸的向往,而安逸的最高境界则是成为神仙了,可是中国人毕竟是受儒家实用理性精神影响的,对现实世界的享乐从来不缺乏热情,即可以成仙躲避动荡,又可以享受人世间的快乐,综合二者便有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理念。十万贯,肯定是有钱了,没钱也就没有享乐的物质基础,十万贯还是一笔不小的资材,上扬州,是当官,上:走马上任的意思,有钱还要当官,还要当大官。扬州刺史是宰相级别的官员,这样富与贵都有了,但是还不够,还要成仙,成仙就是骑鹤了,鹤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富贵吉祥、高雅韵致,具有神仙风度的妙禽,把鹤作为自己的座驾,不是神仙又能是什么呢?
 
社会局势的变化,在诗文中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动乱中的渴望和盛世中的享乐,在两个朝代的诗文中有着很明确的表示。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其享乐的核心是一以贯之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如此的接近世俗,这该是是明证了。
 
回过头再说说杜牧的那首诗。
杜牧写过很多表现其远大抱负和正直良心的诗篇,但是这样的诗句很少被后代读书人引用,倒是这首《遣怀》很广泛的流传开了。其实这首诗是不是杜牧的也是可以打个问号的。杜牧的外甥编撰的《樊川文集》20卷中,是没有这首诗的。杜牧将死之时,把他的书稿焚烧了十之七八,《樊川文集》就是根据杜牧喜欢的手稿和他外甥留有的手稿编辑而成的。而《遣怀》这首诗,则是出现在宋代人编辑的《樊川外集》中。即使这首诗是杜牧所做,也不属于杜牧喜欢的诗篇。
 
明言立志的诗句没有得到弘扬,声色犬马的忏悔之句却一再被后世吟诵,这很说明了中国大部分读书人内心深处的本质愿望。同时也说明了享乐是人性中最顽固、最本质的欲望。
 
冶春的点心
扬州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