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标准:适口为珍
(2010-12-01 22:52:54)
标签:
美食四川回锅肉蛋白酶文化相对主义 |
分类: 美食心情 |
俗语讲“一方水土一方人。气候、地理等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了物产的不同和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很大,很难在饮食上形成统一的喜好。各地人更喜欢还是家常菜,喜欢母亲做的好吃的。对于外省菜肴,因为对本地人来讲有新奇感,也是可以吃上几口,说几上句赞赏的话,但是时间稍长,还是怀念家乡的菜肴。四川维和民警在国外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吃不到辣椒”,作家阿城在美国喝美国牛奶就要拉稀,只好把可乐加到牛奶里。为什么呢?阿城解释说:美国的牛奶很稠,而我们小时候喝的国产牛奶都是稀释了的,喝多了国产的牛奶,肠道里的蛋白酶遇到很浓的美国牛奶,分解的能力不够了,所以就会拉稀。加了可乐进去,牛奶被稀释了,中国的肠道也就可以适应了。大部分留学生初到国外都会有这样的现象。
说这些是为了引出这样的话题:好吃和人生长的环境、习惯的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小就习惯了的食物,口腔里的味蕾和肠胃里的分解酶是配合这些食物慢慢形成的,久而久之分解酶的生成固定了,遇到新的品种就会有一段的适应过程,同时新的食物和肠胃里的蛋白酶不匹配,就会闹胃,就会觉得不好吃,味觉也会有意见。严重的还会引起严重的思乡病,莼鲈之思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之所以有很多的菜系,就是因为各地的物产和风俗的不同,与此相连的是饮食习惯和烹调手法不同造就的。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好吃的标准的原因也在于此。简单的说那个地方的东西好吃或者不好吃,只能是少数人的官(器官)感,而不能以此来否定那个地方的东西不好吃。这有些文化相对主义的论调了,文化针对于文化的产生地讲,针对历史存在讲,很难讲谁比谁优秀。地方风味也是如此,想想就可以知道。上海人很难说四川的麻辣味道好吃,精致的广东人很难认同粗犷的东北菜,反之一样。
说到这里,好(二声)吃倒是和好(四声)吃有着很大关系了。记得有个朋友的ID叫“好(四声)吃这一口”,也就是这个道理。
孔乙己尚宴的梅菜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