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黄

标签:
大闸蟹毛蟹蟹肉阳历淮扬菜江浙美食 |
分类: 美食心情 |
江南到了秋季有一句螃蟹有关的名言:“秋风起,蟹脚忙。”说是到了秋天,就是吃螃蟹的好季节了。不过这句话说得秋天,但应该是等到深秋,也就是中秋节过了以后的秋季了。按照阳历的说法,今年应该是十一之后的事情了。
喜欢吃蟹的人都知道大闸蟹是蟹中第一美味,但是真正的大闸蟹讲究是九月圆脐十月尖,农历九月(阳历十月)吃雌蟹,到了农历十月(阳历10月末到11月)吃雄蟹。这个时期的大闸蟹才是最美味的。不过因为大闸蟹实在味美好吃,有些馋人一入了秋就开始琢磨了。这个时候虽然吃不到成熟的大闸蟹,但是还有提前上市的六月黄聊可慰藉。
大闸蟹一般由农历六月开始直到年底都有供应。农历六七月的叫“六月黄”,六月黄其实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大闸蟹。这个时候的大闸蟹虽然还没有长成,但是蟹的基本特点也已有了雏形,蟹黄多、肉嫩滑、钙质丰富(做好了连皮一起吃下去可以补钙)。六月黄肉嫩皮脆,膏黄虽不够丰腴,但也算香滑味美,是值得一尝的隽品,可使嗜蟹如命的饕餮一解相思之苦。
江浙一带的人们虽然有吃六月黄的传统,但是真正的阳澄湖、太湖的大闸蟹是很难作为六月黄上市的。价格因素使然。六月黄虽然好吃,但是目前的价格不过是20元左右一斤,这还是比较好的;一斤能有5到8个;而等到长成大闸蟹时,一只最少也要几十元,好的就要上百元了。等上两个多月,价格会插上几十倍,当然舍不得了。因此,目前能吃到的六月黄,基本上是来自阳澄湖和太湖周边地区,譬如泗洪洪泽湖、高邮高宝湖、宝应白马湖和兴化射阳河的为多,也就是所谓的江浙蟹。因此六月黄以江浙地区为上,因为膏质比湖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要滑溜细腻得多,所以最受食客欢迎。
六月黄讲究的是吃公不吃母,因为母蟹这时还没有膏,而公蟹则先行一步,长出了半流动的黄膏来。再有就是吃六月黄不要追求个大,一般2两大小已经是不错的了,最大的不会超过3两半,以2两蟹最常见,再大就多是隔年蟹或者已经是大闸蟹了。而且无论是多大的六月黄,它们的膏都是半流动的,所以不用强求大只,因为主要图的就是那一口膏。
今天在科力淮扬村枣林前街店,尝了几个淮扬菜大师陈洛平先生创制的六月黄菜品,算是领略了早期大闸蟹的香滑甜嫩,也从这几道菜式中,在一次感觉到淮扬菜的精致与细腻。
古法蒸蟹配蟹酱
蒸好的六月黄
蟹酱:扬州人的传统食品,主料是蟹肉、新鲜的毛豆米、茭白,勾薄芡,鲜咸清香。
六月黄炖母鸡:汤鲜味美,尝到了蟹肉的嫩甜。
蟹肉羹:六月黄拆出蟹粉,加高汤煨制而成。就是一个鲜字,蟹肉的嫩滑也有很好的体现。
炒毛蟹。六月黄又可叫毛蟹,未成熟的蟹江浙一带统称毛蟹。加了年糕进来,就是毛蟹炒炒年糕了。
几道六月黄菜式,不复杂但绝不简单。不同的汤料,不同的烹饪方法和调味,都是围绕着托出蟹的鲜甜而进行的。淮扬菜的细腻与精致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到底是影响了大江南北的大菜系,四时都有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