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菜府土鱼馆-吃了一顿极土的川菜

标签:
饮食美食川菜鱼馆倪洋北京 |
分类: 美食心情 |
认识倪洋是25年前的事情了。那时他在一家出版社里上班,我在学校里读书。倪洋工作的那家出版社就在我们家门口,里面有很多中学同学。没事的时候去找同学玩,于是认识了倪洋。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的玩闹着,没想到再见面的时候是在一家餐厅里,还是通过朋友介绍我才去的那家餐厅。坐下来就觉得眼熟,聊起来才知道原来是旧时相识。此时的倪洋已经是几家餐厅的老板了。
前一段时间听说倪洋去了四川,拍了几万张照片,找了几个川厨回来了。他找厨师是为了寻求真正的川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因此在挑选厨师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到过北京么?”回到去过北京的,就不再问第二个问题直接pass掉,结果就是找了一批没来过北京、第一次见到天安门升国旗会热泪盈眶的四川厨师。
吃饭的时候和倪洋聊起这件事,倪洋说,我这不是矫情。因为去过几次四川,见识到了四川的川菜和北京的川菜根本不同,在四川吃到美味,到北京变成了垃圾或者就是单纯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北京街头那些挂着成都小吃的铺子,与成都本地的小吃比起来,简直连垃圾都不如,可是还有那么多人去吃。倪洋对此很是不解,难道北京人喜欢川味就是这个样子么?于是他就像招一批没有被北京的川菜影响过的厨师,在北京做一些四川本土的川菜,于是有了招聘厨师的那一幕。
对于北京的川菜我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尤其是对某家以麻辣著称的餐厅,他们的出品在我的眼里简直就是对川菜的亵渎。而且吃他们的家菜,只能毁掉对川菜的美好记忆,而不能带来丝毫的美食感受。有朋友在留言中问我对川菜的看法,不放在这里说几句。
川菜名列四大菜系之一,肯定不会浪得虚名。一菜一格,白菜百味是历史赋予川菜的崇高荣誉。虽然川菜以麻辣扬名,但是即使是辣的味型,在川菜中也有20多种,麻辣只是其中之一。按照川菜大师的说法,川菜之辣、之麻,一定不能掩其香气,不管是什么味型的川菜,香应该是第一位的。香辣之说,也是香在前,辣在后。吃带辣味的川菜,入口时先感觉到的应该是香味,回口时才轮到辣味慢慢的升腾出来。这样感觉的川菜,不知道现在北京的那些川菜馆还有几家才能做到。再者说,川菜在谱的菜式有10000多种,辣菜只不过占其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有7000多种是不辣的,川菜的宴席菜、公馆菜多是不辣的,这和我们在北京见到的无辣不欢的川菜、强调什么变态辣的川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辣本身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痛感,一种灼伤肌体的痛感,过分强调这种痛感,无异于自虐。这和川菜本该带给人们的美味享受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当你的味感被辣遮蔽蒙蔽了以后,事物本身该有的香味对你还有意义么?四川潮湿,需要用辣用麻来驱赶身体内的湿气,但是绝不是目前北京这种蛮横不讲理的用辣办法。之所以在四川在成都吃到的东西和北京吃到的不一样,就是因为在四川能够体会到香气,在北京只有蛮横的辣味了。
吃了倪洋带回的厨师做的川菜,让我感觉到了川菜该有的味道。虽然这些猜也是以辣为主,但是辣并不会夺去食材该有的味道,辣是作为一种激发香气、增进食欲的角色存在的。而且这些厨师还把辣椒本身该有的香气调了出来,是辣香和菜香形成了比较好的融合,这样的川菜也就让人越吃越喜欢了。难得倪洋有这份心情、这份追求,让像我这样一般喜欢味道的人,有了一个吃川菜的好去处。
墙上的照片是餐厅经营者在四川拍摄的市井百态
凉茶,解腻,解辣,吃完一顿饭,觉得嘴里清清爽爽的。
腊味拼盘:很乡土的味道,腊香浓郁。
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怪味豆了。怪味的味型调的一级棒。甜咸苦辣麻酥各自存在,一味不缺,却又互相依存,超级好吃。
拌苦笋。苦笋,宜宾蜀南竹海产量大品质好。清香微苦,回口发甜,有很好的去火功效。
苦笋烧鳝鱼。
鲝粉排骨,鲝同鲊,本为古人防止鲜鱼变质,加以处理的一种方法。鲊肉也就是米粉肉,看来鲊粉排骨也就是米粉排骨了。不过四川有个地方就叫鲝草滩,鲝粉排骨是否用了鲝草就不知道了。鲝草是一种水草,胖头鱼最喜欢吃。不过这个排骨还是很好吃的。
烧猪鼻筋。吃的时候倪洋要我猜是什么东西,几个人都猜是某种菌。打开谜底的时候才知道是猪鼻子上的两跟筋。又脆又筋道,有点意思。
甜烧白。把肥肉做的吃了一片接着就想吃第二片,这个甜烧白我大赞。
炒捃把。很奇特的一种食材,是鸭食管和鸭肫中间的那个部件。本该是脆嫩,但是没有炒出脆嫩的感觉。
活水豆腐:我建议做白汤的或是切成小块拌着吃。红油太重掩盖了豆皮的味道。
刺婆鱼。很赞的一道菜,看上去全市红红的辣椒,但是吃起来不辣,鱼肉的香气和鱼皮的焦香很是诱人,回口时,丝丝的辣味才慢慢的上来,辣中之香更值得慢慢回味。
招牌土鲢鱼:鱼肉滑嫩,也是先香后辣,里面豆腐很好吃。
连锅子,自贡很土的汤菜。米片咸菜五花肉的组合。
燃面。刚吃的时候没有觉得辣,吃到一半时,大家都放下了筷子,因为辣的不行了。一晚上没出汗,吃了这碗面,变得大汗淋漓。
松软绵甜的黄窝子,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