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和乐蟹

(2009-04-07 21:01:33)
标签:

和乐蟹

大闸蟹

蟹肉

海南

美食

分类: 美食心情

1995年年底的时候,女儿出生了。妻子还在病房里等待出院,我就踏上了去海南的路途。没办法,任务在身虽不忍但确实不能。在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体会到了泪眼相别是个什么状态。其实眼泪只是一种表象,只是内心感受的的简单外化,心里的那种不忍,岂是眼泪所能表达的。心里很痛很痛的,但又没有什么语言能够解释,能够分担。

 

在海南办事,闲暇的时候就会想起北京,想月子里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朋友见我情绪不高,便带着我在海口吃吃喝喝。朋友有一位梁大哥是北京人,他乡遇乡亲,乡音在此时便显得格外的亲切。梁大哥是个好吃之人,在海南多年,海口的好吃的地方没有他不知道。在梁大哥的引领下,我第一次吃到了和乐蟹。那个时候的我对肉食的兴趣远远大过海鲜,没有吃肉就像没有吃饭一样,可是和乐蟹给我的充实饱满的感受,让我对海鲜有了新的认识。

 

问海南人海南有什么好吃的,大部分人会告诉你海南的四大名吃:文昌鸡、加吉鸭、东山羊、和乐蟹。和乐蟹能位列海南四大名吃之列,可见海南人对他的喜爱。在我陆陆续续吃过着四大名产之后,个人觉得和乐蟹还是最好吃的,因为东山羊的味道没有北方羊肉的味道好,吃法也和北方不太一样;加吉鸭太肥了,肥的你看到那厚厚的脂肪就不再想下筷子了;文昌鸡好吃因为是散养,可是现在散养的越来越少,内地吃的文昌鸡基本上是广东中山养的了,而且也是无法摆脱那层厚厚的脂肪。吃过清远鸡和湛江鸡,文昌鸡大概就不要吃了;而和乐蟹因为是海鲜,因为是螃蟹,因为是白肉,因为有蟹黄,因为其鲜、其美,当然还有因为我的馋,让我喜欢上了和乐蟹。和梁大哥第一次吃和乐蟹,也是我到海南后吃的最满意的一顿饭。

 

和乐蟹,按照权威的说法肉肥膏满是它的特点,因为生活在近海,咸淡水混合的水域中,因此有着淡水的嫩和海水的鲜,鲜嫩结合造就了和乐蟹肉质的鲜甜;海南地处热带,海水温暖,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都很多,这就让和乐蟹的饵料丰富起来,想不肉满膏肥都不行;我在海口吃到的和乐蟹大概有6、7两重,这在和乐蟹中算是大的了,一只蟹就把我吃饱了。后来虽然也吃到过很多好吃的的螃蟹,但是和乐蟹始终在我的美食记忆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前几天,搭档熊丽去海南采风,在海南万宁县也吃了和乐蟹,回来在节目中说起,被一个海南在京从事餐饮行业的朋友听到了,正巧这个朋友所在的酒楼从海南进了一批和乐蟹。虽然和乐蟹是秋天最肥美,但是在海南人那里,稻花开了的时候就能够吃和乐蟹了。现在正是海南稻花飘香的季节,因此最新鲜的和乐蟹也就在北京登陆了。

 

昨天下午休息的时候,接到陈均海先生的短信,约我去旺顺阁海鲜广场去品尝和乐蟹。大概有十多年没有吃到过和乐蟹了,接到短信便兴然前往。见到了新京报的赵子云和王远征,大家老朋友了,喝着茶聊着天,说说近来各自的美食心得。子云前一段时间去了香港和泰国,对香港的美食一往情深;我是刚刚从扬州归来,对那里便宜的物价有着十足的感慨。聊得开心处,和乐蟹上来了。真的是膏满肉肥,蟹肉充满了蟹壳,随意敲开一块,就能吃上一阵子。只是这次再吃,没能体会到当年在海南时的滋味,虽然也够新鲜,但是蟹的滋味还是要比上等的大闸蟹差了很多。人言蟹之味,湖蟹为上,江蟹次之,海蟹再次,看来还真是识味之谈。

 

讲饱满、过瘾,和乐蟹确实不错,讲味道则比大闸蟹逊色。大闸蟹之美,在于不施五味而甜咸自备,其鲜甜味道没有可以与其并肩的。和乐蟹味道虽美,但是由于蟹肉过于饱满,难免有些滞了,难有大闸蟹的那种自由的滋味。这也是大蟹都有的特点吧。

 

和乐蟹位列海南四大美食,我想这里面大概还有饥饿的因素。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这四大美食都是肥美之物,所谓肥美就是脂肪量都很大。过去的人们肚子里缺少油水,肥美的东西正好可以抚慰肠胃的渴求,因此大多肥美(当然也要有特色)的东西都被列为美食乐。海南如此,其他地方也如此。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肥美之物的美味是过去记忆中的留存,真正完整的过渡到今天,怕是已经和现代概念上的美食有了一些距离。但是人们的记忆是顽固的,缺衣少食年代的美味给人们留下的记忆是深刻并且难以磨灭的。用这种记忆比对当今的吃到的记忆中的美味,估计已经难以达到记忆的要求了。因为随着年代的流转,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此时重温美味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再也找不到过去的那种味道了。这也就是人们总说东西没有过去好吃的原因之一。基于这样的现实条件,对记忆中的美味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就是势在必行了。新的烹饪手法,新的调味手法和调味品的使用,或许可以赋予这些美味新的生命。

有关和乐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