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皛馆

标签:
糍粑燃面木姜籽油酸汤餐厅贵州 |
分类: 美食心情 |
阴天,下了雨,天气凉了很多,在家里坐着也要穿上两件衣服了。
晚上回家的时候雨下的大了,急急忙忙的找了一辆出租车,花了十几元钱躲开了淅淅沥沥的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进了十月份,天气慢慢的要用冷来代替凉了。想想冬天缩手缩脚的窘态,还是想过夏天,虽然热,洗了澡也就舒服了。而且夏天人们活动的范围也大,活动的机会也多,不像冬天,总想躲在温暖的环境里。
晚上约朋友去了鼓楼东大街的皛(xiao小)馆,老板是个女的,搞设计出身,不知道为什么给自己的餐厅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大概是要人们加深对这家餐馆的印象吧。不知道读音的人,还真难准确的读出这个音。皛字,做皎洁、明亮讲,三个白字在一起,大概是白上加白白更白吧?有了这层意思,餐厅的基本色调也就是白色了。
餐厅不大,为了充分的利用空间并且符合锣鼓巷地区的小资趣味,餐厅的餐位设计成了阶梯形,一层层的高起来,直到可以打开天窗看到星星的假天台。虽然座位的安排显得局促了一些,倒是适合那种卿卿我我的聚会,和锣鼓巷的整体氛围吻合。
老板是贵州都匀人,餐厅做的是贵州菜。酸汤鱼是主打,还有一些其它的贵州风味菜肴。要说酸汤鱼,黔东南地区作的最好,都匀就是那个地区,出品自然不会太差。只不过北京经营酸汤鱼的餐厅太多了,难免要做出比较,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皛馆的酸汤鱼只能说是一般,不如西迷魂阵村的,也不如贵州萝萝酸汤鱼的,
豌豆尖朝的优点过火了,火气压制了本来该有的那种带有苦味的鲜、脆;糍粑炒腊肉的糍粑极好,口感和味道都是我喜欢的,只是腊肉的烹制有点失望,没有突出腊香,切的在薄一点可能效果更好;小米蚱很香糯,黄糍粑也好吃,脆哨燃面不错,但是没有牛肉粉精彩,汤鲜粉劲牛肉香,好吃。
回香大肠,这个好吃,大肠处理得很好,皮脆肠香不腻人。
脆哨燃面
牛肉粉
朋友带去的马奶酒
贵州菜也算是边地之菜,有的是风味,缺的是大菜。不过,能把风味做到人人喜欢,也就是边地之菜追求的目标了。在南锣鼓巷那里,多是找情调的场所,能在情调中吃到不错的风味,皛馆算是不错的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