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食、川菜、三只耳

(2008-10-04 23:12:33)
标签:

饮食

美食

三只耳

川菜

苏东坡

北京

杂谈

分类: 美食心情

三只耳在成都是家很有名的餐饮企业,以冷锅鱼著称。冷锅鱼据说苏东坡发明的,到底是不是估计没有人知道。比附古人,尤其是名人扬自己的名,这是一种不错的广告形式,但是如果冷锅鱼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也和现在的不一样,因为辣椒这个东西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进入四川不过是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带到四川的。据考证,古时蜀地之人好滋味喜辛香,辛虽有辣之意,但还不是辣椒。而且那时的蜀人在饮食上还有喜酸甜的嗜好呢。清末民初,川菜才有比较完整体系和形式。因此用古人来宣传今天的流行菜品,多少还是要知道一些历史知识的。

 

一个菜系的扬名、获得普遍的认可,不仅是要有历史、有丰富的菜式、有别于他处的味道味型,还要到通衢之地立足发展才能被广泛的认识和接受,也才能有发展变化的动力。有如川菜一定要到成都,鲁菜要到北京,粤菜要到广州,淮扬菜要到扬州一样,通衢之地人员来往繁复,有识有志的人较多,各地的文化有着很好的交流,这样也就为美食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说到底,美食是文化人对饮食的审视之后才诞生的,而不是乡间的果腹之餐。把饮食上升到审美的程度,把餐食赋予文化内容,饮食才有了成为美食的可能。果腹、好吃,只是生理层面,美事则是审美的层面,虽然审美层面的基础是果腹好吃,但是已经不仅仅是果腹好吃了。

 

三只耳到北京开店,大概利益是第一位的动力,但是不能排除到大都市扬名立万的因素。北京是一个消费能力巨大的地方,各路风味在北京都能找到自己的粉丝;同时呢能在北京立住脚跟,也说明了餐厅的出品是有一定水准的。北京现在是个移民城市,纯正的北京人越来越少了,北京现在真的成了全国人民的首都,菜品能在北京得到认可,说明了它具备了很好的普适性,在其他的都市里也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同时因为北京有着各种风味,饮食上的交流与借鉴在这里有着很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样的环境里对菜品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这也就是许多外地的著名餐饮企业进驻北京的原因吧。

 

有个朋友参加了北京厨师支援四川灾区团,在灾区的时候和三只耳北京店的总经理成为很好的朋友。朋友邀请我到三只耳坐坐,尝尝他们的菜品。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身体的关系一直远离辣椒,想到三只耳是川菜出身,不吃辣的难以体验他们的真味,因此这个邀请拖了很久才得以成行。因为不能吃辣,就请店家安排了几个不辣的菜品。现在北京的川菜,多以麻辣著称。可是在谱的川菜一万三千多种,辣菜不过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当年四川的高档筵席、公馆菜基本上都是不辣的。因此川菜中也有很多不辣的经典的菜式,只是我们在现在的川菜馆子里很少去点来品尝罢了。

三只耳的腊味,味道不错。在雍雅河鲜那里吃过青城山的腊肉,腊香浓郁,三只耳的腊肉也有这样的香气。

美食、川菜、三只耳

猪肚竹荪腐竹汤:味道香鲜,如果能用白胡椒一起煲炖的话,可能味道会更好。不过那就是广式煲汤了。

美食、川菜、三只耳

老鸭配抄手:具体的菜名忘掉了,因为里面有抄手,也就是北京人说的馄饨。店家说这道菜点击率很高,但是我觉得抄手和鸭块是分离的,根本就是荤菜和小吃的僵硬混搭。

美食、川菜、三只耳

碳烧猪颈肉:不失不过的一道菜,还是粤菜餐厅作的好一些。

美食、川菜、三只耳

粉蒸肉:肉片蒸制前做了去油的处理,看着肥硕,实际上还好。但是即使处理过了,还是少吃为妙。

美食、川菜、三只耳

因为没吃辣菜,也没有吃火锅,很难准确的评价三只耳的菜品。我们吃饭时,餐厅人不多,大概是节前人们忙碌着其他的事情吧。店家说,葡黄玉蒲黄榆这家三只耳,一楼是冷锅鱼火锅,二楼是零点的川菜,三楼是包房,商务宴请的地方,因此也会有一些粤菜、湘菜,在我看来,这样虽然菜品丰富了,但是能否做好则是另外的一件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