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对我说:有个人对你很不感冒。我说:哦,是么?原本以为自己会惊讶一下,或许会气愤一下,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平静。对我不感冒的那个人我见过一次,种种原因使我们之间有一点误会。我不想去解释,因为没有必要。再说,我也不是什么美食家,更不是美食评论家,我只是一个好吃之人,吃过了,喜欢说两句而已。
美食家不是我这样的人能够做的。道理很简单,小的时候没有过上好日子,大了也没有什么钱,即使有了钱,也不过是能吃到一些东西,而美食家是有钱、有闲、有家世、有兴趣的人才能够的,对照着几点,我大概只有兴趣还算够格,其他的则是相距太远了。因此我是做不了美食家的,至多是爱吃之人。在新浪网吃在北京论坛玩的时候,论坛的版主馋嘴胖妈咪有句名言“草根伪食客”,倒是可以很好的说明我。连这点聪明劲都没有的我,怎么可能成为美食家或者美食评论家呢?对自己,我还算有着清楚的认识。
不能成什么家无所谓,因为不可能,所以也就不去想。但是爱吃倒是真的,在饥饿中长大的孩子,对食物,对好吃的有着自然而然的感情。这也就是我喜欢吃,喜欢对吃说点什么的根本原因了。先前是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发在网上,后来是写在自己的博客里,现在呢,则是利用这点喜好,在电台做点事情。吃的多了,多少会积累下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如果能够通过某种介质把这些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往大了说是帮助了别人,往小了说可以获得一点虚荣,或许还有一些继续吃下去的便利,只要不妨碍别人,何乐而不为呢?对我的经验不认同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中国烹饪本来就是模糊的,哲学的,是一种感觉,很多是见仁见智的,因此赞同也罢,反对也罢,都是正常的。所谓不感冒,正是智仁互见的表现,一笑而过是最好的办法。这也就是我没有惊讶的原因了。
手头的事情在缓慢的进展着,事情是一点一点、一件一件做的,一蹴而就只能是妄想。因此对于某些事,着急不得,知道了,催过了也就可以了。尤其是一个项目,一个由很多个事情组成的项目,更要细心谨慎,着急不得。我所不满意的是工作态度,认真和尽心尽力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把事无巨细作为拖延和怠工的借口。事情是由我而起,没有我的串联,也不会有双方的合作,一肩担着两头,真是感到了压力。没办法,活着,总是要做点事情的,做事情就要把资源调动起来并且利用好,只有这样才能成事,才能做点大些的事情。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我现在只有努力做下去了。
节目做的还算顺利,但是总有一些磕磕绊绊的因素。想埋怨但是忍住了,因为埋怨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人留下气量小的感觉,不如忍下,待有机会和他们讲吧。
一天忙忙碌碌的,不过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累但心情是愉快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