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6点就醒了,妻子和女儿还在睡梦中。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躺着发呆。屋里的光线有些暗,不够看书用的,想开灯又怕打扰妻子的睡眠,只好继续发呆。
想想最近的事情,有些恍惚,不相信有些事情在这段时间里真实的发生了,而且是自己亲历了。想捋清楚前因后果,想的有点累了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反而困意上来了,于是又迷糊了一会儿。
上午去了父母家,带着女儿。吃了中饭,然后睡了一会儿。接到同学的电话通知我晚上到军博附近的问鼎中原酒楼吃饭,有个在新疆工作的同学来京开会,住在了京西宾馆,借此机会大家聚聚。
6点钟到了那里。问鼎中原是家河南风味的餐厅,大概是怕本身的风味不足以招来足够的顾客,于是在河南风味之外又加上了湖南风味。其实豫菜是中国最早的最具有宫廷风味的菜品,只是近代以降,河南的影响力弱小,豫菜的风采也渐渐的不如从前了。正经的豫菜在北京见到的不多,市面上多见的是羊肉烩面或是什么红焖羊肉之类的小吃和民间吃食。这种简单食品的流行,更是掩盖了豫菜的风华了。以致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黄河鲤鱼的美味和清汤燕菜的辉煌了。
在问鼎中原吃完回家,我对豫菜的衰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除了河南本身影响力的低落和小吃、民间食品的流行外,河南菜馆的出品不够精致,菜品的卖相和食材的选用不够精致、高档,也是豫菜衰落的重要原因。问鼎中原的楼梯转弯处有河南烹饪协会的题词:“河南饮食文化之光”,可见这家酒楼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同时也可表明这家酒楼的出品代表着河南菜品的水准。但是就今天我们吃到的菜品看,如果这样的菜品代表着育才的水准,那么豫菜的衰落是必然的,东山再起的机会也不可能有的。
凉菜豆皮中,有几个可以的爬行物在游来荡去的散步;老醋花生中的花生大小不一,三分之一的花生带有瑕疵;禹州萝卜炒粉条除了咸和胡椒味,没有尝到别的味道;许都煎焖子咸就一个字;道口烧鸡不新鲜,灌汤包不见汤,如果没有几道湖南菜打底,真不知这顿饭如何吃完。说什么我是不会去第二次了。
好在今天的聚会是五一长假聚会的延续,同学间有很多有趣的话题,随便喝喝酒也就可以忽略菜品的质量了。大家聊聊天,看看聚会的画册,一顿饭吃完了倒也高高兴兴的。但我对河南菜真的有些失望了。
店招

题词

手撕鲜腐竹
这个味道不错
养生盆盆菜

乾隆豆腐

地菜皮炒柴鸡蛋
怎么看也不像柴鸡蛋,也没有吃出柴鸡蛋的味。
洞庭密制鸡

洛阳牡丹燕菜
这可是大菜呀,怎么就是这个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