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2007-06-22 20:38:55)
标签:

美食

休闲

和芳苑

四合院

官府菜

分类: 流水帐
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今天真是感到累了。
 
 有朋友问我,怎么老看到你的博客里写你累呀?好像你的状态就没有好过几天。想想,不知道怎么回答朋友的提问,最近这段时间还真是总感觉累。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是睡觉少的缘故。今天的疲劳感完全是因为昨晚睡得太晚了,放下书本的时候,已经快四点了。8点多点就起床了,一直到现在,又不是青葱岁月的身体,感到累是当然的。不过也没有什么,今晚早点睡,明天晚点起,踏踏实实的睡上一觉,身体就会恢复的。
 
 今天的事情比较多,家里家外都有一些。起床后就和妻子整理女儿的房间,帮她找一篇获奖的作文。昨天很晚的时候,珠珠才告诉我们老师要把她获奖的作文送到报社发表,但是她不知道那篇作文放到哪里了,找作文就成了我和妻子今天上午的主要任务。把女儿的书桌和书架翻遍了,可是没有找到,倒是找到了无数的铅笔和圆珠笔,足够装备一个班级的数量。看着那几十只笔,我和妻子很是感慨:我们上学时,那有那么多笔可用呀?两只铅笔、一支钢笔就是铅笔盒里的全部了。现在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笔呢?我要对珠珠讲讲这个问题了,虽然大部分是我们给她买的,但是这样既浪费又不环保,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当然我会首先检讨自己,然后才会告诉女儿环保要从小处做起,千万不能“以善小而不为”,富裕的笔找机会捐出去,让它们物尽其用。
 
 没有找到作文就出去了,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向女儿交代,但是要做的事还是不能耽误的。坐车去了和芳苑,中午要在那里吃饭并感觉一下这个四合院餐厅的。
 
 和芳苑餐厅的正门开在阜成门内大街162号,靠近白塔寺路口路东南面的街面上,朱红的大门昭显着餐厅的气魄,后门则是北京的老胡同-羊肉胡同77号。餐厅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是一座庭院式的四进四合院,原是清未同治年榜眼谭宗浚(就是谭家菜创始人)府邸,解放前阎锡山曾在此居住。在我看来,还不如把正门开在羊肉胡同里呢,既然是庭院式的四合院餐厅,正门开在胡同里,不是更切合这种餐厅的的氛围么?现在的正门虽然开在一条繁忙的大街上,但是门前的通道过于狭窄了,周边的环境也很凌乱,这样反而降低了餐厅本该有的尊贵。
 
 把尊贵这个词用在和芳苑上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我去过不少开在四合院里的餐厅,但是没有一家能有和芳苑这样的华美和气魄。院子是个有历史渊源的四进大院,长廊连接着院子里的各个包房,假山喷泉、小桥流水装点着幽静的庭院,古树洒下浓荫,花草芬芳翠绿,包间雕梁画栋,房内家具、装饰多采用顶级硬木家具、古董和名人字画,装饰典雅豪华,充满传统文化的气韵,大气中挥洒着经典、华贵的气息,款款饰物都有历史典故,随眼望去,仿佛置身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集典雅、豪华、内敛、大气于一身,是京城里少见庭院式精品餐厅。
 
在菜品上,保留了谭家菜的精品佳肴,同时吸收了其他菜系的经典名菜,在烹调上贯彻了现代健康饮食观念,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健康饮食的前提下,突出了菜品的美味和种类的丰富,从而使餐厅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尝了几个菜,有的不错,有的一般。原生态的东西都不错,滋补虫草花、五谷丰登很清鲜,绿色、滋补,梦幻牛排带着蓝色的火焰上桌,新奇、刺激,牛肉质量上乘,煎制的火候合适,鲜甜可口,爽嫩无渣,上品;闻喜饼配小炒肉,肉是酱肉切小丁和尖椒、香葱段混炒而成,清香、肉香、酱香配合着闻喜饼浓浓的面香,既是不错的菜品又可当主食,不错。有一道咸蛋黄对虾造型和盘饰都不错,但是调味上有些偏差,蛋黄用的太多且挂的不均匀,蛋黄腻在一起严重的掩盖了虾的鲜甜,当着老板我说了自己的感觉,希望他不要见怪。
 
 饭后归家已经两点多了,整理一下照片,和朋友说点事情,就到做晚饭的时间了。今天是夏至,北京的习俗是吃面条,叫做“入伏面”。有什么讲究不知道,反正有这样的说法。我也不能免俗,晚饭做了炸酱面,一家人吃的很香。妻子这个南方人在北京过了这么多年,也能接受炸酱面了。
 
 缺觉,今晚早点睡。
 小院一角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厅房内的书法和罗汉榻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滋补充草花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梦幻牛排上桌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牛排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闻喜饼和小炒肉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石锅野山菌和芳苑,累了和6月22日的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