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帐 |
去了旺顺阁,吃了那里的招牌菜“鱼头泡饼”。鱼头很大,一桌人吃了不少,但是还是剩下了不少。六斤的鱼头,加上不少其他的菜肴,吃不完是肯定的了。不能浪费,于是打包回家,热一热,依然是美味。不过妻子说还是有些土腥味在,热的时候就加了一些番茄进去,增加了酸度,土腥味也就可以忽略了。
由这土腥味想起了杭州名菜“西湖醋鱼”。在杭州,稍稍大一点的馆子,都有这道菜,算是杭帮菜里的名菜了。在杭州吃过很多次,一般的是用草鱼烹制,但是也有一些馆子用了鲈鱼或者鳜鱼代替草鱼,这样既可以避免草鱼身上的土腥味,也可以提高菜品的价格,谁都知道,鲈鱼、鳜鱼肯定要比草鱼卖的贵了。要知道“西湖醋鱼”要的就是草鱼,换成的别的鱼就不对了,虽然还是醋鱼的做法,但是再也体会不到鲜嫩而近于蟹味的西湖醋鱼了。杭州楼外楼的师傅说,只有草鱼才能有这样的味道。我在刘庄吃到的西湖醋鳜鱼,确实没有楼外楼的西湖醋草鱼好吃,但是价格却要翻了一番还不至。
西湖醋鱼杭州楼外楼做的最好吃,烹制技法是一个原因,鱼的品质也是一个因素。好的厨师也要有好的材料才能烹制出好的菜品。好的材料不一定是名贵的,一般材料只要新鲜即可,楼外楼的草鱼就是这样。楼外楼用的草鱼是养在西湖中的,随点随做,当然新鲜。但是只是活水养殖还是不够的,这也是楼外楼与其他餐馆不同的地方。楼外楼的草鱼是“饿养”,所‘谓“饿养”就是把鱼养在餐厅外的湖水里,一两天不喂任何鱼食,让鱼把腹中的杂物排出,同时也就把鱼肉中的土腥味排出了。这个方法和道家说的“辟谷”有些类似,只不过“辟谷”是人用的方法,饿养则是鱼净身的办法。草鱼经过饿养后再烹制,才会有近似于蟹肉的感觉。其他的杭帮菜馆是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的。
想在楼外楼订个可以临窗望湖的位子吃饭,是很难的,要没有关系很硬的内线帮你安排,就要花上好长时间,等窗边的位置腾出来才行。如果没有熟人帮忙,我倒是建议不如花些时间等座,一是可以看看湖景,二是可以在草鱼饿养的同时自己先养饿,蕴育一下自己的饥饿感,到时候吃到的西湖醋鱼肯定是鲜美无比的。
在家晃悠了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做。只是看看书,把一些朦胧但有意思的记忆明确一下。使用是学习,读书也是学习,而且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而学习。年纪大了,许多书看过一遍,好像知道了,但是很快酒忘记了,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因此有时想用到的时候,还是需要再找来翻看的。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书到用时记不住了,于是有事没事的酒拿起一本过去看过的书在随意翻翻,能记住什么酒记下什么,不强求自己去记什么,能记住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比较容易引起注意的。看书自然而然,记忆也就让它自然而然吧。当然这是在目前比较闲散的状态下的读书情绪,如果有了比较明确的现实要求,估计也会强迫自己去看书,去记忆的。我向往的是那种随意随性的生活状态,但是现在我却迫切希望有一个让自己强迫学习的机会,因为我还没有能力过上我向往的生活。人生的矛盾也不过如此吧?
晚间在家里听876的探店节目,今天他们去的是峨嵋酒家。这是北京一家老资格的川菜馆了。很久以前去过,那时峨嵋酒家还在三里河附近。后来工作生活的重点总是在东边,往西面去的机会少了,也就冷落了那边的很多餐厅,对峨嵋的记忆也淡了许多。我最早在外面吃饭吃的就是川菜,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吃川菜,但是,自从江湖菜在北京流行以后,很少去川菜馆子了,不是不能吃辣的,而且我还喜欢吃麻,但是那种只重麻辣忽视鲜香的江湖川菜与我的饮食审美相距太远,只好远离了。今天听着几位嘉宾和主持人的介绍,又勾起了我对川菜的兴致,看来吃川菜还是要到那些老字号去,在那里才能吃到好的川菜,才能吃到没有胡萝卜丝、青椒丝的鱼香肉丝和不用五香花生米炒制的宫保鸡丁。精致的川菜离开我的视野已经很远了,不想今天有了回归的可能。
下午外出给朋友送总结的时候。顺带买了三张碟,《玩命记忆》、《蠢蛋进化论》、《性变态》。希望能够好看。
前一篇:客家菜,闽菜和1月10日的记录
后一篇:1月12日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