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忧思

(2006-06-21 11:08:53)
标签:

环保

忧思

内流河

河流

人类历史

黄河

分类: 生活感悟

黄  河 忧 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诗仙李白笔下的黄河,巨浪滔天,汹涌澎湃,一泄千里,一如诗人的个性狂放不羁。曾经无数次想象过黄河的波澜壮阔,但当黄河第一次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中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震惊,失望而又伤感。

    火车载着我在华北平原上奔驰,千里平畴,一望无际,那是我辽阔的祖国。有旅伴提醒我前面就要经过黄河了,我不无激动地贴近车窗,为即将目睹母亲河的雄姿而兴奋不已。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黄河吗?她静静地躺在那里,躺成一溜浅浅的沙滩,沙滩上有冒着黑烟的农用车压着她的胸膛横穿而过……

    我实在无法接受一条没有水流的黄河,当一条河流完全干枯了的时候,还可以称作是河流吗?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我知道了近年来由于中上游降水减少,而灌溉和工业用水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冬季断流已是司空见惯,有的河段甚至全年断流,黄河有成像塔里木河一样的内流河的危险。

    古老的黄河千万年来无私地哺育了我们华夏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那张黄色的脸庞就是母亲黄河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可是我们贪婪地吸干了母亲的乳汁,抽干了母亲的血液,被透支了的黄河已经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有学者断言,人类终将要因自私和贪婪地不断掠夺自然破坏环境而遭到自然加倍的惩罚。那么,黄河会甘心死去吗?黄河会报复我们吗?事实上,“水荒”已成为制约中国北方大多数城市发展的瓶颈,有些农村地区甚至连人畜饮水都无法保证。在连年干旱的沂蒙山区,一个农民用一根粗大的绳子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滑到数十米深的井底,为的只是一瓢一瓢地舀上半桶混杂着泥沙的浑浊井水,提回去用来烧菜做饭,洗衣服喂牲口。更不必说每年春天席卷北方的沙尘暴和平均每年2500平方公里土地的荒漠化,我们已经在为没有善待黄河,从更深广的意义上讲是在为没有保护自然环境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啊,没有水我们怎么生存呢?失去了河流的大地将变成不毛之地,曾繁盛一时的娄兰古国不是已经湮灭在滚滚黄沙中了吗?

    我曾经是个悲观论者,我认为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将敲响人类的丧钟。当全世界60多亿人为新千年的到来而激动的时候,我在思考当下一个千年到来时地球上是否还有我们人类的身影。换言之,我怀疑人类历史还能延续1000年。后来我认识到,人口膨胀是可以控制的,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像中国一样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科技的进步,业已枯竭或濒临枯竭的资源也许能找到替代物;惟有环境的恶化还在持续中,但我国已提出了“再造秀美山川”的洪亮口号,“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因此,我对我的悲观预测作了一些修正:也许人类历史还能延续1000年以上。但这次目睹干枯的黄河使我刚刚培植起来的一点信心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难道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吗?难道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吗?真的应该警醒了,我们要挽救的不止一条黄河,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同时也是唯一的家园,不要指望移民火星或者别的星球,那纯属异想天开。中国古代哲人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关系,只要我们多一些忧思远见,少一些急功近利,我们完全可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宽容
后一篇:张之洞的书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