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之洞的书楼

(2006-06-25 11:52:04)
标签:

书楼

汉阳铁厂

杂色

经史子集

张之洞

分类: 史海钩沉

张之洞的书楼

 

2005年的《散文》期刊在封二开了一个“北京杂色”栏目,介绍京城古迹,大幅照片辅以文字简介,可谓图文并茂。7月号的“北京杂色”是张之洞书楼。

 

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直隶南皮人,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军机大臣兼管学部,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赞同郑观应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修公路铺铁路,发展工业,普及教育。1889年,他调补湖广总督,在醇亲王奕澴的支持下,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其中汉阳铁厂还是中国第一家钢铁企业。1903年,张之洞又在北京琉璃厂新华街创办了京师优级师范,为全国各地广兴学堂举办新式教育准备师资。100年之后,这所学校已发展成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师范大学。

 

张之洞曾授翰林院编修,为国子监司业,本是一个通晓经史子集的读书人。张之洞的书楼,当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是主人独自沉浸于书香之中修身养性,还是常有宾客盈门,在楼内谈古论今,感喟国运衰微探求中国自强之道呢?笔者无法猜测,只知道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简朴的两层木楼,在一场秋雪的映照下,寂寞得令人伤感。说是秋雪,并非凭空臆造,因为楼前惟一的一株杨树上树叶还泛着葱绿,楼前小院子的瓜架上藤蔓纵横,枯败中残存有少许青叶,在北京出现这种白雪与绿叶相映成趣的风景只能是在11月初立冬之前。

 

张之洞是 1909104日在东城白米斜街十一号院去世的,主人离世之后,书楼躲过了民国时期的战乱和最近20多年的城市拆迁改造而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书楼木柱和木窗上的雕饰精细别致,有古雅之意,由此可看出主人的情趣。然而在100年之后,书楼的新主人已把它改造得粗俗不堪。二层的阳台上堆放着凌乱的杂物,有拖把、塑料桶和废弃的花盆,铁丝上还晾着几件衣服。一层的楼道靠墙码放着一堆蜂窝煤,院子里停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子的坐垫上覆有来不及融化的残雪。我不知道居住在书楼里的人是张之洞的后人还是某家与张之洞完全不相干的北京缺房户。从自行车和蜂窝煤以及残缺不齐的窗玻璃(应该是后来人装上去的)来判断,主人的生活状态应属贫困之列。而书楼内部张之洞曾经埋首其中的经史子集也许早已荡然无存,并被锅碗瓢盆和其它简易家什取而代之。

 

在古都北京,历代名人住宅和1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随处可见,以至政府顾不上把它们一一列作文物加以保护。从张之洞书楼的现状看,它肯定不在保护之列,甚至连区级文物也算不上。如果任其自生自灭,这座清末大臣和洋务运动领袖的书楼还能保存多久呢?它还能再承受100年的风雨吗?我想,“北京杂色”这一期推出张之洞书楼的用意就是要告诉我们,在一个商业气氛日益浓厚的社会里,在一个摩天大楼和玻璃幕墙炫目的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座简朴的名人书楼历经100年的沧桑之后已经摇摇欲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河忧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