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影的美食世界】第6辑:薄荷岛的SINIGANG
					
											标签:
																				
                            美食 | 
					
遍寻世界美味
这是有关旅行、美食、生活、体验的文章系列。“至少曾经闯荡过……”是香港美食旅行作家欧阳应霁书中的一句话,从此背上行囊,成为一名国际背包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
当然,这并不单单是一场艰苦的旅程,如台湾美食生活玩家叶怡兰所倡导的,将享乐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并毫无惭愧的对世界宣布,注重体验旅行中一切美景、美食、美人、美好的心情,才是新旅行的意义。
或许有一天,可以干脆像彼得梅尔一样,从阴雨绵绵的伦敦搬到薰衣草的故乡普罗旺斯去,只为享受法国南部灿烂的阳光,终日与美食、美酒相伴。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依然胸怀梦想,只要你肯迈出旅行的第一步。因为相信,所以那些美好,都将在你的周围聚集……
薄荷岛的SINIGANG
海上的风浪很大,海水显现出可怕的黑褐色,我们的船被海浪操纵着,时而脱离水面,时而落下,当船体落向海面时,仿佛撞向了石头一样震颤,而远方的小岛,似乎永远也无法到达……
http://mmbiz.qpic.cn/mmbiz/WibJ9m6P0gv1f5BaXHcZJbAcicnK0GgAZZmcWT9SC1WKKmlhNKSY04h0h5Y0NMtXZpwR91Y2n3EFe5srUglGFcKQ/0
2010年8月摄于菲律宾薄荷岛
 
在变动了数次旅行计划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菲律宾,这块由来已久的海边度假胜地,南太平洋海域散落的璀璨明珠。一向喜欢人文景观的我,往往觉得在没有历史感的海滩晒太阳发呆是件浪费时间的事,可能因为还自诩年轻,所以总想像个真正的背包客那样,背起沉重的行囊,迅速地在陌生的城市游走,尽量多的将各种新鲜景象抓取,并摄入心灵和记忆,以备日后慢慢舒展开来,细细体味。就像爸爸在年轻时那样,简单枯燥的军旅生涯,也让他写下大量的日记,甚至自己创作诗歌,他说,那个时候,不忍睡去。
既来之则安之,想象中的菲律宾,应该是白天里的碧海蓝天,一望无垠的白沙滩上伸展着各种肤色的健美身形,与沙滩椅相映成趣;入夜,这里是灯火璀璨的海岸闹市,充斥着摇滚音乐与冰啤酒碰撞的味道,是欧美年轻度假者的天堂,是艳遇胜地……此时,不由得想起在老挝旅行时遇到的菲律宾籍四国混血帅哥RANZO,兼具欧洲、亚洲和中东的血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炎热的气候、暴露的衣着和充满暧昧气息的海滩,让这里的艳遇指数急剧上升,多少爱情故事在这里展开,并留下了太多浪漫后的证据。
薄荷岛的英文发音是BOHOL,不知道哪位可爱的译者给翻译成薄荷,让这个美丽的小岛马上带上了几许夏日的清凉。从马尼拉飞往薄荷岛,可以从空中俯瞰到绝美的景色——大小不同的奶白色岛屿以各种形状散落在蓝宝石般的海水中,由于岛屿陆地入水的深浅不同,每个小岛边缘的海水又呈现出各种层次的蓝色,像对外晕开的光环,蓝得可爱蓝得令人发狂。有的岛比较大,可以看到岛中央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而浅色的边缘海滩上则散落着五颜六色的度假屋;有的岛比较小,可以看到零星的几处屋顶和一条笔直的飞机跑道;还有的岛小到只有几棵椰子树在风中摇曳,却依然风情万种……如今想来,感受菲律宾最美的时刻,竟然是在空中,所以下辈子做不成鸟,这辈子也应该学会开飞机。
薄荷岛是菲律宾第十大岛屿,降落到岛上,才发现这里比想象中大很多,参观教堂、巧克力山群、迷你眼镜猴是这里经典的一日游路线,而不远的离岛“旁老岛”是前往巴里卡萨岛潜水度假的爱好者们最好的中转站,鬼斧神工的3000尺海底落差,让巴里卡萨岛的深潜闻名于世,更是让其纳入联合国组织保护海域之列,成为全球潜水TOP10。
到现在,我都难以忘记那个坐螃蟹船出海前往巴里卡萨岛的清晨,为了看到可能出没的海豚,大家天一亮就出发,却因为最近时常兴风作浪的季风不得不辗转从一个避风港口起航。船长很黑很帅,样子十分像某个电影明星,出发不久,他就怕晒的用红色T恤蒙住整个头部,只露出带着墨镜的眼睛。海上的风浪真的很大,海水也显现出可怕的黑褐色,我们的船被海浪推着,时而脱离水面,再次落向海面时,船底仿佛撞向了石头一样震颤。如此风浪中的一尾小船,驶向远处化作一点的小岛,却迟迟不能靠近,真是让人心惊胆战,这样的体验,可能比潜水还来得印象深刻。
惊魂未定地到达巴里卡萨岛,双脚终于接触到陆地的时候,我感到世界都安稳了,岛上没什么风景可言,然而神奇的纯白色沙滩却让我再次不淡定了,确切的说,这不是“沙”滩,而是完全由珊瑚、鱼、贝壳以及其他海底生物的骸骨颗粒堆积而成的“骨头滩”。常年被清澈见底的湛蓝色海水冲刷后,这些骨头被漂白成了耀眼的白色,没有一丝杂质,尽管踩上去还有点扎脚,但大部分已经被打磨得浑圆,颗颗都像艺术品,却又大面积地铺开去,覆盖着整个小岛。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的我,第一想法就是怎么能背点回去,装在玻璃瓶子里,摆在家里,但想想马上要乘坐的廉价航空,只能放弃了,估计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他们才特别制定了限重条款。
既然被称为全球潜水前十名之一,最惊艳的当然还是潜水,这里的潜水区距离岸边并不远,游客换上一种很普通的小船,由工作人员在水里推着,不一会儿就到了。最开始的是浮潜区,由于这里的海水过于清澈,你坐在船上就可以一眼看到水下五颜六色的珊瑚,扔出饼干或者面包屑,一群小鱼就会游过来,甚至可以见到梦工厂卡通片中的尼莫鱼,伸手去摸,这些鱼的身上几乎没有鳞片,而是光滑的皮肤。再往前,就到达了巴里卡萨岛最著名的深潜区,你可以明显看到浅水区和深水区两种完全不同的蓝色拼成的分界线,只是向那个深不见底的蓝洞看了一眼,我的心脏都紧张得收缩了一下,仿佛要将我吸进去,所以再也不敢向前一步了。正是因为这个蓝洞的存在,潜水者可以垂直下潜,从而看到不同深度的海底生物族群变化,是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菲律宾对于深潜游客有很严格的规定,没有获得相应资格的潜水证,是不能进行深度潜水的,如果没有考取资格证,也可以花上几百美元在这里接受特训后,才可以下水。
继续说回美食,经历了一整天的暴晒和风浪后,晚上的一餐显得特别迫切和隆重,我们决定品尝菲律宾当地特色的美食。一家门口立着一大块招牌、列满各种菜肴图文的海滩餐厅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尤其这里不仅有外国游客,还有很多当地人在这里用餐,这经常是我用来判断一家餐馆是否好吃的重要指标。没错,就是这里了!
由于菲律宾的地理原因,他们的日常饮食里当然少不了各色海鲜,肉类菜肴也十分常见,唯独蔬菜显得弥足珍贵,然而眼前这道菲律宾名菜SINIGANG却是海鲜、肉类、蔬菜一锅烩的典范。我认为,以它的酸辣口味和出场率,应该可以称为菲律宾的国汤,与泰国的冬阴功汤、印度尼西亚的sayur asam、越南的canh chua等齐名。后来的几天里,在几乎每一个出售菲律宾传统菜肴的餐馆,甚至是豪华购物中心的快餐档中,我都看到了SINIGANG的身影,说它是菲律宾人最喜欢的汤也毫不为过,当地人一般将它作为汤和主菜,配合米饭来吃。据说马来西亚也有一种SINIGANG,但是原料和口味与菲律宾的有所区别,希望有机会去当地尝试一下。
SINIGANG的烹饪方法非常简单,可以用来烹饪各种蔬菜、肉类(猪肉、牛肉、鸡肉)、鱼类和海鲜,因此,在菜单上,可以看到长长的SINIGANG列表,除了烹煮的内容不同外,就是各种香料的不同搭配。传统SINIGANG的汤汁有少许粘稠,并有明显的酸味和少许的辣味,这种独特的酸味来自于生罗望子果、成熟的番石榴、未成熟的芒果,以及嫩罗望子叶等混合出来的味道。所谓的罗望子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酸角,根据品种不同,味道有酸有甜,SINIGANG中利用的正是比较酸的那种。
为了搭配不同的肉类和海鲜,选择的配菜也有所不同,一般都会包括洋葱、西红柿、茄子、整只的长青椒、萝卜、长豆角、蘑菇、空心菜等常见蔬菜,感觉就是根据手边现有的材料随便往里面丢。其中有一种造型奇特的蔬菜——秋葵,是我们不太容易看到的,它更像是一只只绿色的手指,但边缘有四个棱角,表面还有细细的绒毛,煮熟后中间的孔隙可以充分吸收汤汁,口感嫩中有脆。如果换我来做这道菜,我一定喜欢在里面加入莴笋、丝瓜或冬瓜,保证味道更加出神入化。
自己制作SINIGANG的酸汤似乎过于繁琐复杂,在菲律宾超市中可以看到各种口味的SINIGANG调料包,因为添加了姜黄、椰子等呈现不同的口味,这样使烹调变得异常简单,只需要将调料撒入沸水中,再根据是否易熟的顺序先后加入要煮的食物即可。在北京的进口食品超市,包括1号店,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冬阴功汤等东南亚美食的烹调包,却一直没有发现SINIGANG的影子,希望有心人能够将更多世界美食的烹饪秘方和调料引入国内,让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起来。
 
作者简介
影子,孟繁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居北京。喜欢游山玩水、读书、摄影、写作、美食、烹饪……至今已背包行走过中国大部分省市以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等二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和地区。专注写作与美食、旅行有关的文章,愿意与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欢迎搜索“孟繁颖的美食世界”订阅号,或添加微信号“foodworldbyshadow",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