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美食 |
分类: 味蕾的狂欢(京城探店体验) |
数九寒天,北京的气温也下降到零下,大街上行走的人都见少了,竟然在北京感受到了东北的清冷,此时,就想来锅滋补又有滋味的褒汤了。苏州街这家“家乡亲家乡鹅”开了很多年了,我一直相信,饭馆能开成老店,毕竟有其道理。
外表朴素无华,店内却装修精致,别有洞天:青黑石板地面,古色古香的陈设,还有假山、流水,池鱼等装点,很有种市外桃园的味道,在严寒的北京,凭添许多生气。一见门便能见一排明档的卤菜,胃口由此打开,即便是午餐时间,这里也依然宾客满座。
点了几样特色菜,卤鹅几件据说是京城最正宗的,感觉偏咸,味道过得去,但不算经典。值得推荐的是酸汤鹅,鹅肉软烂入味自不必说,酸汤也十分到位。酸汤比别家稀,其实这才是比较正宗的用天然野生番茄酿的酸汤,不象许多家是用发酵的面汤兑的,而且添加了少量辛辣味,酸酸甜甜辣辣的,开胃又可口。(关于贵州的酸汤,在之前的博里也有介绍,可翻回查阅。)
烟笋炒风肉,可谓是两种极至美味的完美结合,因为,单独的烟笋炒肉,或者单独的蒜苗炒风肉,都足以香得人频频举筷,更何况将两者一起奉献上来呢?烟笋的制法属于储藏笋的特殊工艺,将煮过的方笋用炭火烘焙干,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笋干颜色乌黑,因此又叫乌烟笋,笋的香味也与炭火的香气充分结合,风味独具。关于风肉的做法,清朝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有以下介绍:“杀猪一口,斩成八块,每块炒盐四钱,细细揉擦,使之无微不到。然后高挂有风无日处。偶有虫蚀,以香油涂之。夏日取用,先放水中泡一宵,再煮,水亦不可太少,以盖肉面为度。削片时,用快刀横切,不可顺肉丝而斩也,此物常以进贡。”实际上,风肉对地域气候的要求十分高,风肉惧湿,但亦是不喜干,太湿了容易使悬肉生虫变质,太干了又极易导致肉质硬化。天寒防腐不错,太寒了则冻彻悬肉,难以入味。所以气温过低的地方如东北地区,尽管也有风肉其物,但食之总是觉得淡而无味,非各地区口味差异,实乃气温过低,腌味难以入肉也!而气候暖和的地方如两广两南地区,风肉味已入,却不能久放,甚至在有很多时候是未经久放却已经暗带腐味了。唯有江南一带,冬季气温虽寒偏温,空气湿润得恰到好处,且雨水不缺微风不断,这是制作上好风肉的先天条件所在!
香芋牛干巴中的牛干巴常人都知道是云南的代表作,云贵不分家,这里不多做介绍,但是其中的香芋片是值得推荐的,薄厚合适的芋片被炸成薯片般脆香,但是又有一点香芋的爽甜和韧度,很特别的口感。
家乡亲大饼,口感很有韧劲,其中添加了多层的麻酱、葱花等混合物,甜咸适口,单独品尝也不错。这里的小米咋是咸口为主,远不及“老坛”的软糯香甜,不点也罢。
特点:贵州鹅肉
地址:北京海淀区苏州街29号
电话:010-62632609/6212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