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2010的平安(二)富通巨亏

(2012-04-30 08:59:36)
标签:

杂谈

2008年,中国平安国内准则净利润6.62亿元,同比下降96%,净资产788亿元,同比下降27%。

 

1、富通巨亏

 

投资的回报,主要取决于资产的配置。而海外资产配置,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但很明显,中国的金融企业在没有海外投资经验,不熟悉海外金融业的游戏规则下,冒然大资金进入海外市场,充满了凶险,07-08年,中投,招行,民生……等一系列投资并购损失惨重,尤其是平安的富通投资,投资金额尤大,损失尤重,几乎全军覆没。

 

http://www.ltkdj.com/bbs/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300828740061d39bf839ca.jpg

 

银行在平安的经营战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富通号称欧洲的银保双头鹰,是百年老店,地位类似于工行,同时年股息率历年高达百分6。平安战略性的投资富通---试图学习富通,并打通欧洲的资本渠道,从战略上总体是对的。但没有意识到中国的金融能力和境外的巨大差距,加之标的的选择不谨慎,缺乏对境外市场游戏规则的了解,同时碰到了金融界的黑天鹅---欧美的经济危机,最终折戟沉沙,三千子弟兵几乎全部留在沙场。

 

平安投资富通的初始238亿元资金,仅剩10亿元左右;由此,给公司还带来了将近227.9 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直接结果就是每股盈利由原本可能的3.22 元左右,变为0.09 元。在海外投资惨败后,公司在经营策略上做了较大调整;公司董事长马明哲更是直接表明主攻国内市场的意向。

 

富通巨亏对平安的负面影响是一年的利润,而平安不顾证券市场的承受力,提出的巨额再融资则让平安在证券市场形象大跌。之后几年,只要莫须有的平安融资,都能让平安风声鹤唳,大跌一番,屡试屡中。

 

2、艰难的盈利

 

http://www.ltkdj.com/bbs/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300756ad4a6b08af25f55c.jpg

 

http://www.ltkdj.com/bbs/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300759e74f68338409c869.jpg

 

2008年,除寿险因富通重挫外,平安的财险也遭遇了自然灾害,盈利大减;同时由于证券市场遭遇熊市,利润急遽的减少;而银行,则在出售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小幅下滑。

 

眼花缭乱的利润调节:

 

1、公司在2008年年报里重新将评估利率上调至6.1%,这一项调整的税前影响同样是38亿元;
2、公司在2008年叙做了一笔再保险,将47个传统非分红保单的全部自留死亡风险保额分出,从而贡献了24亿元的税前利润;
3、由于去年下半年债券市场有非常明显的上涨,为了确保盈利,公司将一部分债券的浮盈释放到当期利润中去,对税前利润的正面影响是12亿元;
4、在2008年期间,由于公司股价有非常明显的下跌,因此公司发给管理层的虚拟增值权转回22亿元,而2007年同期为该虚拟增值权提取了21亿元,已经全部转回,使得公司的薪酬与奖金支出从2007年的78亿元下降至34亿元。

 

微利的后果。保持了平安连续盈利的记录,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和融资需求扫清了障碍。但是,由于用足了储备和会计政策,后续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制约。另一个后果是,分红险和万能险准备金余额大幅减少。

 

3、精算假设的下调

 

公司降低了投资收益率的精算假设,导致有效业务价值下降12.26%,1年新业务价值下降4.8%。此前,中国人寿也调低了投资收益率假设,两大寿险公司均在精算假设中调整短期投资收益率,意味公司本身对近年的投资收益率恢复并不是很看好。

与中国人寿一样,在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情况下,公司降低了内含价值计算中的投资收益率假设,由原来的5%逐渐上升到5.5%调整至由4.25%逐渐上升至5.5%。这一调整导致有效业务价值下降12.26%,1 年新业务价值下降4.8%。显然,有效业务价值对投资收益率的敏感度更高,主要是由有效业务中1999 年前的高利率保单引起的。精算假设中投资收益率的调整,也导致标准保费利润率出现下降。

http://www.ltkdj.com/bbs/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3007563ee29115ed25d578.jpg

4、高利率保单的比例继续减少

 

http://www.ltkdj.com/bbs/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3008042957db81dd45cd3b.jpg

三大险企中,平安的历史负担最重,人寿上市前剥离了高利率保单,太保高利率保单占比不高,而平安的高利率保单却常年吞噬着盈利。但随着平安业务的持续发展,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截至08 年末,高利率保单准备金在寿险责任准备金中占比由07 年的35.1%进一步下降到32.8%,在01 年到08 年过去7 年时间里,已累计下降了35.5 个百分点,进而使得公司寿险业务平均资金成本累计下降了1.3 个百分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