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为何频频融资?

(2012-03-17 10:16:21)
标签:

杂谈

 

银行融资频频,有些人想当然认为是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好,因此需要通过融资来填补坏账。这种认识,是不了解银行的现状以及问题,是一种能力圈之外的想当然。

 

一、融资的背景

 

http://s13/middle/43b1d0674bb66eef4ad8c&690



2009 -2011 2011年三的新增信贷资产规模接近24万亿,三年的增量与2006年的存量水平相近;也就是说,这三年间新增的贷款为 2006 年之前新增贷款的总和。

 

二、现有模式的问题

http://s3/middle/43b1d0674bb66f3aadd62&690

 

三、根源:“放贷 —— 再融资 ”怪圈根源在于增长过分依赖放贷,资本消耗快

 

四、二次转型的必要性


http://s10/middle/43b1d0674bb6702ae9ab9&690

二次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于:
第一,金融危机过程中快速的资产扩张加了商业银行本消耗充足率水平下降较多,不得被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再融资以暂时解除本充瓶颈;
第二,巴塞尔 III 对资本结构、充足率水平等作出了诸多改革,银行业原有增长模式压力增大;
第三,央行 和银监会在不断加强资本监管的同时,越发重视采用新的指标对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监管,同时动态拨备讨论、严格控地方政府融平台贷款举措等新施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第四,利率自由化的背景下长期内商业银行净息差将趋于收敛传统盈模式难以维系高速增长。

结论:转型之前只能不断融资

 

五、未来

 

二次转型结合国际银行业的历史经验和我特殊发展阶段,主要途径有二:

资产证券化与经营综合化两翼齐飞


通过资产证券化,为银行通过缩减资本充足率的分母来破解银行发展问题提供了另外一条切实可行、低门槛的出路。通过综合化经营,依托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业务进行资本集约型发展,扩大资本充足率的分子来破解银行发展痼疾成为商业银行“二次升级”的出路。

 

经营范围的限制成为商业银行现阶段中间业务发展的硬性制约条件。在现有经营范围约束下,20%的中间业务收入可谓“极致水平”,虽然数据性提高仍有很大空间,但实质性大幅提高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其原因在于,依托证券化产品、股权类产品、各类衍生产品、保险信托等业务线条的收入,西方商业银行净息收入占比方可达到50%左右。我国中间业务经营范围受限较大,金融危机之后该类业务的发展更是如履薄冰。此次证券化业务试点的拓展 “为银行创造了中间业务的新来源,打开了中间业务的新市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空间与贷款市场相当,而现有规模却微乎其微。

 

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来看,利率自由化会推动净息差逐渐收敛,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给定收入结构的条件下,贷款扩张增速对净利润增速的贡献将逐渐下降,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快速下滑。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综合化将依托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咨询顾问、证券投资等业务进行资本集约型发展,拓展资本消耗较低的非息业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逐渐拓展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范围。由此,商业银行将逐步形成资产规模稳和扩张,利润水平快速提高的发展路径,从根本上缓解甚至解决资本消耗过快与资本补充不足之间的矛盾。就行业现状来看,经营综合化已经纳入众多银行的重点发展战略,四大行乃至其他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向保险、信托、租赁、个人消费金融等业务拓展。

 

注:以上分析及资料主要来源于民生证券2010及2011的研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