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有限的供应稀缺与无限的剩余——浅谈碳美元的未来
哥本哈根上演的是一场政治游戏,还是一场金钱游戏?经济是由权利决定还是由于经济自身规律决定?货币由权利决定,还是由货币属性决定?这一切正是吵闹的哥本哈根的根源。
奥巴马上台以后,碳美元这个词被世界广泛传播。这个建立在道德论和科技论基础之上的概念的推出,则是以美国超级大国的背景,强大的军事力量为背景支撑因素的。鉴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及美国人对世界的决定和决策能力,这个概念终于被哥本哈根被演绎到及至。
美元不行了?美国人欲换一种货币来继续自己的世界统治。但任何一种货币,必须要有一种价值支撑,支撑黄金以及其他金属成为交易货币的两大特性是黄金的耐腐蚀性与黄金的局部稀缺性,黄金永远不会无限充分,欲获得充分的黄金,必须要借助军事等战争手段,或者借助经济贸易领域的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来获取,即便如此,黄金还是永远稀缺。这是黄金成为货币的一种重要的功能与原因。美元最先成为世界货币,依托的是黄金的稀缺性,在布雷森林体系之后,美元能够成功的与黄金挂钩,依托的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且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战胜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只有美国能够印刷美元这种国家强权与国家稀缺,使得美国能够以国家信用来支撑美元成为流通货币,但美国的国家信用仅为美国所独有,因此仍然是稀缺的。这是美元能够成为这个阶段世界流通货币最为核心和根本的因素。(石油美元中,美元依托的是石油的稀缺成为流通货币)
碳美元可行么?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碳怎样来充当交易货币。这里的碳美元的概念不是煤炭的概念,而是燃烧煤炭或者其他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从这个角度来说,二氧化碳永远不会是一种稀缺产品。同时因为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气体,不具备保存的特征,同时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有害人类自身的气体,并不为人们希望所拥有,人类只是基于自身生存环境的安全,而对二氧化碳所产生的一种厌恶而本能的排斥二氧化碳,同时殃及到排放二氧化碳的人,这种共同的道德作用构成了碳美元理论的可行性。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以二氧化碳为基础的碳美元并不具备一种人们愿意拥有的一种稀缺的产品特性。因此人类不会为拥有这个并将之进行相互攀比而付出代价。也即二氧化碳并不为人们所欢迎,人们并不会主动通过交易行为购买二氧化碳并拥有二氧化碳。从这个角度而言,二氧化碳并不是一种适宜的货币工具。
传统的经典理论中,对充当货币的物品必须具有的几大特性:稀缺,容易保存,可以任意分割,便于携带等特性。二氧化碳并不具有。而在充当流通货币的物品另一大特性就是物理属性刚性,不附加任何的道德属性,或者说道德属性不会影响流通货币的价值功能尺度的改变。也不会影响到流通货币计量单位的变化,更准确的说,道德价值对货币的价值评估尺度不具备影响力。但碳美元一个最为重要或者说致命的缺点就是:碳美元价值极大的受到道德价值的影响。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将决定碳美元的存在或者计量价值的多少,或者说主权单位的权利也可以决定碳美元价值的衡量尺度。虽然美元也具有道德对价值的影响功能和尺度,但美元依托的支撑是美国国家信用的唯一性而形成的无限稀缺性。当这种无限稀缺受到冲击的时候,美元价值功能就开始消失,这也是今天碳美元由来的原因和缘由。但碳美元则是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来进行增加和减少。而这种增加和减少又很难通被人们发现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亚马逊河留的野人通过燃烧植物而释放二氧化碳,从碳美元的角度来说,他应该为之支付碳信用货币为他对环境的破坏进行赔偿。但谁可以监督,谁来决定它的支付成本和代价呢?这或许是碳美元的致命缺陷。
而哥本哈根的争吵或许正事基于此。碳美元的最大的缺陷是稀缺性的缺乏,从二氧化碳自身来说,他并不稀缺,而从支撑他运行的国家权利体系来说,他也不稀缺,在一个由单级世界转变为多级世界之间,国家主权之间权利大小是由相互谈判与相互妥协决定的,任何国家都不具备决定的权利。因此这也就是任何国家都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讨价还价而无法达成最终协议的一种现实。
但为什么哥本哈根又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全球重量级人物到场参与,而又呈现出如此激烈的争吵与不和谐,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绝对的实力说不的时候,为了避免群体性的攻击而不得不参与,但又对这个规则不认同,因此认为设置的让渡门槛,在合理的外衣下去拒绝这种新的货币体系,或者更准确的是这种权利体系。这种更集中反映在中美之间的冲突,强大的美国无法让也很强大的中国屈服,强大的中国又没办法对强大的美国说不,因此两者注定就只有在谈判桌上相互争吵。这是这次中美在哥本哈根激烈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我们的判断是,碳美元只是一种尝试,一种基于道德的基础上的货币寻找出路的尝试,只是依托的载体天生就具有极大的缺陷,以及道德对这种货币价值尺度和功能的极大影响,注定这种流通货币将不能得到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