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增长的疲惫
这或许不是个准确的标题,当然没有人会承认或者确认这种状态。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在国内解读城市发展的时候,我们都只能听到叫好声与欢呼声。但不管怎样,我们的城市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者说比较严重的问题!
关于重庆城市发展的问题,我们在以前的观察里面很多次提起,对于城市发展的种种政策和机遇,重庆城市缺乏的是真正的突破,或许是城市已经突破,我们不知道而已。也许我们是永恒的悲观主义者(事实上我们不是),今天我们再次对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我们的忧虑。
2009年重庆经济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的三大主业是: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在这三大行业中,对经济领域的贡献极为突出的是房地产行业,土地为政府贡献了285亿的资金,占财政总收入的33.6%,与税收收入的百分比为79%,如果在税收贡献中减去今年土地销售贡献的总额,重庆土地收入的税收与非土地所产生税收的比例基本在1:1之间。在这个收入体系之外的是一共320亿基金收入,占税收收入的88.5%,基金收入与基金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为44亿,占整个财政总额的5.2%。重庆市1—10月财政赤字230亿,赤字比例与全重庆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为27.2%,赤字比例与税收收入的比例为:63.6%。在分析完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之后,我们回到经济增长的三大行业中的汽车业与金融业来,金融业的增长是建立在今年重庆新增贷款连续9个月增幅第一和10月全国第二的基础之上。而十月新增贷款的回落,从人民银行反映出来的则是房地产贷款的大幅度回落,金融与房地产行业再次联系在一起,即金融行业的增长是建立在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的基础之上。最后是汽车行业的增长,今年从市民的眼光来看重庆车市,无疑是长安小排量气车的风靡,较低的售价与较低的购置税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汽车行业的产销两旺。但年关将近,中央政府收紧政策的口风(对小排量车的税收政策优惠收回的传言)开始在市场流传。从现在热火朝天的驾校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市民一种低度的心理恐慌。汽车行业的命运或许更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政策来救赎。
解读完三大增长动因,我们还需要对我们上面罗列的数字进行在一次解读。结合2008年土地市场收入(以全年总销售额为计算依据),今年财政收入会降至662亿,在今年将近400亿土地成交过程中,纯以交易税计算,也会产生60亿以上的税收收入,如果今年税收减去08年增量的土地销售税收收入,那么税收收入将回落至300亿左右。今年重庆房地产市场交易税大概90亿左右,扣除增量约40亿左右,今年税收将回落到260亿左右。在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我们在结合今年的数据进行解读,如果今年重庆市税收收入回落到300亿,土地收入回落到100亿,我们在回过来解读前面的数据,假设支出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俭入奢易和奢入俭难的朴素真理,一旦升上去的支出往往很难下降下来),今年的数据就成了这样的数据,总财政收入为562亿;在财政支出不变的话情况下,赤字达到510亿,赤字与财政收入的百分比为90.7%。其实不用再分析这个数据了,这个数据背后的结论就是重庆市政府对基金收入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接触过基金的企业都知道,基金在你好的时候是天使,在你困难的时候是恶魔。这是我们在假设基金可以获得这么多收入的背景下的推理,但基金的取得是以重庆市财政收入和预期财政收入为担保对象,并且以超额利息为代价。在今年乐观经济为背景,重庆市基金的净融资能力仅仅为44亿,一旦换着不好的年份,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
我们不是城市管理者,我们也不需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有那么多的担心和忧虑。只是我们对城市的未来确实有些迷茫,在如此巨大的财务恐慌背景下,城市管理者怎能做到优雅从容,并一心致力于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关心的。当然在如此巨大的财务危机下,政策的连续性能在多大程度上延续,也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企业,在通常情况下现实收入与预期收入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所有行为。而负债经营,对企业经营而言犹如在钢丝上跳芭蕾,没掉下去,是我们技术高超,一旦掉下去,要不终身残疾,要不命丧黄泉,当然还有可能是受点挫折。但是我们的数据显示我们不会那么轻松。
人们总是用现在来乐观的评判未来,只是我们太多时间花在数据上。然而数据具有这么高的价值么?我想在经济领域中,数据的价值是毋庸置疑。今年美国曾经曝出多个州有破产危险,假设延续下去,如果经济真正回到2008年,我们的城市不也拥有这样的担忧么?当然每个人都会记住我们背后有强大的中央政府,但无论在任何背景下,弱势者总是沦为边缘者或者是乞讨者。在这样背景下,中央政府今后对于我们城市的态度和偏爱,会走向何方?如果不幸的话,这两者之间相互传染,我们的城市问题是不是会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