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庆楼市表现评述
(2009-05-15 11:26:17)
标签:
房产 |
前言:因为楼市现在可检测数据的缺失,315网站已经被多次证明,误差率达到30%以上,因此再用315网站数据进行测评,必须要考虑到30%放大效应。我司对成交数据的评判标准是成交量将315网站的数据减去30%的水分来进行评定。那么一季度重庆市成交量大概为320万方。成交价格,我们将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价格为基准,一二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公布价格为:3602元均价。我们对以上数据分析有如下观点:
一、重庆楼市小阳春同比去年成交是成立的。
08年一季度成交量为269万方(315网站数据,我们认为这个数据相对符合市场实际),但环比去年4季度数据375万方(315网站数据,因去年年末,重庆供应市场发生过鲁能大降价,南北奥园大降价等一系列重大价格策略,我们认为刺激了市场交易量上行,因此数据相对真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小阳春不阳也是成立的。
二、一季度拆迁贡献巨大购买需求。
今年重庆市政府总体拆迁量为:400万方,为必须完成的任务,拆迁最多的为渝中区,其次为南坪,沙区等地区。政府拆迁方式主要以现金安置为主,赔偿标准普遍以当地房价的120%价格进行赔付(如两路价格建面3400—3700元,两路大量房屋均价套面低于3700元;龙溪镇赔偿标准是4500元建筑面积,鲁能年前价格为4500的套内均价);三本年拆迁是各个区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拆迁直接进入区委区府的年度综合考评;四是去年地方政府自中央政府救市得到大笔资金,政府具有现金进行及时的货币赔偿。在这几个因素作用下,我们通过市场实地调研,发现拆迁进展异常顺利。比如沙区拆迁与渝中区拆迁,拆迁一是表现出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二是今年成交套型面积由1月的98平米,下降到2月的96平米,3月的90平米,这与我司在各个售楼部监测到的信息极为吻合。而这在区域市场表现也表现出高度的吻合,一季度成交最活跃的区域一是渝北区,其次是南岸区,第三是沙区,而成交典型特征都是中小户型俏销。这两个因素共同证明了拆迁确实推动了重庆市一季度的成交上扬。通过我们队08年拆迁数据的分析与处理,08年重庆市整体拆迁面积为:360万平米,前10月仅仅完成60%,因08年拆迁具有延后释放效应;其次是08年拆迁的套均面积为:109平方米(含搭建面积)。拆迁释放购买比例,据政府相关部门估计约为1:1 的释放比例;但去年政府拆迁的方式大部分采用的是非现金安置,而是将安置交给了德威房产(市房管局下属中介单位),因此拆迁也效应也适度滞后。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住如下大概数据,并依据如下方式进行测算,整个拆迁释放比例为:1:1的扩张系数。假定去年四季度拆迁释放系数在当季度释放系数为0.6,今年释放系数为0.3,其余则相机释放;对于今年拆迁当季度释放系数:0.4,其余季度总释放系数为0.5,0.1为相机释放来进行检测的话,那么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总的拆迁贡献的购买面积应为:190万方。通过市场观测,我们认为这个数据更合理的区间应该在180—200万方这个区间范围内。
三、重庆楼市一季度量增价跌局面将变成量价同时下跌局面
一是产品供应结构当前正值7090政策出台后的供应高峰期,产品档次与结构都呈现出中低端产品拥挤上市的这样一个局面;其次是从一季度购买结构来看,大量的中小户型成交也意味着刚性需求的强劲释放,但是以拆迁为主的刚性需求具有不可持续性;第三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不乐观,以及结构性的资本短缺(大型企业资金充裕,政府扶植行业企业资金充裕,大量民企以及个体资本短缺,表现就是CPI与PPI的下行,而股市与楼市相对回暖),以及就业的持续下降导致民众信心不足,传导至普通消费品需求萎缩与普通工业品消费萎缩,导致CPI与PPI持续下行或者低区间徘徊,导致通缩预期或者通缩的实现,影响到整个楼市的投资市场。
四、区县购买能否持续放量
国土局公布的成交数据分析中,区县购买比例今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原因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县也有大量拆迁,区县拆迁效应惠及到主城;二是本乱价格下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波及到郊县,郊县价格相对坚挺,我司监测到合川江景房最高可以卖到建面2800元,江津可以卖到2500元,永川可以卖到3000元,长寿可以卖到3000元左右,而这些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主城房产价格,因此郊区居民在主城购买有着价格的冲动,如果下一波郊区价格开始下探,与主城区产品价格回到正常比例:1:2的价格比例的话,那么郊县居民在主城购买的价格优势消失以后,加上庞大的居住成本,郊县居民进主城置业的意愿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点可以从成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判定。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今年全年大规模需求放大不太具备条件,楼市仍然将维持量价下行的这样一个趋势。当然如果中央政府货币政策继续放宽,我们认为楼市调整过程将趋缓,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成交量还是会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产品需求结构差拉大,中高端市场产品价格将逐步走高,成交量也会相对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