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第二次到这个项目去看过了。第一次是和飞龙与为麦一起去的,也许因为抢工期或者抢时间,虽然第二天就要公开放号,但是售楼部并没有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有点杂乱的感觉,连沙盘都没完全归位。在即将走的时候,已经有心急的老太太在排队等待放号了。
这几天不断的传来利好消息,江北的各个项目销售一路看好,以至于朋友们大都怀疑,这个春天和房地产的周期是否同步了。消费群体好象已经走出了群体观望的情节,楼市已经大幅度回暖了。因这段时间工作特忙,人变的有些懒惰,也好久没有出去看看市场了,因此对于这些传闻,仅仅是听说,没有时间去证实。
和朋友邀约一起再去看国美的这个项目,虽然这个项目案名与国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几乎所有业内人士,或者推广者也将它等同于国美在推广。遗憾的是,没有去做一个访谈,看看普通百姓到底将鹏润蓝海与国美挂钩没有,也许如果做了,还是个蛮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次跟着嘈杂的人群,一起东游西荡的,并没有把这个项目看过清楚,以至于从售楼部出来,一脸的茫然,回家写日记的时候,其他几个盘都写了,惟独这个项目下不了笔。早先给自己定了个宏伟的计划,就是结合对北滨路的地产项目的思考,到昆明武汉去看看,在结合已经看过的深圳、广州、杭州的湖景房做一个关于水景房的深度思考,但是很遗憾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施。
来到项目的主模型旁边,找了个工作人员问清楚了模型的比例尺后,可以大致的明白国美这个项目的几个地块关系,开发的组团因为区域成熟度以及已经成型的公路以及对面的金源的关系,而自然成为项目的脸面,同时在建设时候,充分运用市政广场的空地,做出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售楼部景观广场,而旁边与之相临的地块和第一期一样,也有10几万方,最大的一块地,有30多万方的体量,在能看江的地方,规划了洋房与部分高层。
整个项目的容积率并不高,但是因为四个地块相当分散,中间的市政路网过多,因为道路的关系,原本有优势的容积率一下变的毫无优势。粗略的看了下,估计项目的净用地容积率会达到4左右。这样建筑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显得那么优雅与贵气,有的只是热闹和拥挤,看了下最大的那块土地的上,一共有16个建筑模型体块放在上面,不知道这是否是最后的建筑摆放,每栋建筑设计成一个平面层6户,按照这种设计规范,这个项目应该有非常少的小户型,因为按照每个平面600平米计算,每栋房屋也只有2万方。也就是16栋刚好合适。如果以20%的公摊来计算,平均每套的套内面积将达到80平方米,这显然不符合7090政策。
正在销售的项目主要户型集中在了60—75之间,也就是基本能够满足政策的需要,因为在户型设计上变换的空间的减小,国美也没有找到更好的突破产品的方法,因此笔者把国美的户型看作是少缺陷,但是同时也是少亮点的这样一个产品。
一二三期的房子几乎都是看不到江的,也许这里又开始涉及到哪个问题,江景房或者江景版块的房子,到底该建造一种什么样的房子。我们应该对这个词抱以怎样的理解,前两天,有个朋友在博客上回帖,对江景房的巨大肯定,但是他只是说出了看江房子的肯定,而至于不看江的呢?他没说。如果不看江的房子,是否能叫江景房呢?如果不叫江景房,我们该叫他什么呢?
写的有些零散,看还是蛮仔细的。在看完模型以后,我再次来到了样板房,依然没能找到太多太多的感觉。说实话,从售楼部出来后,情绪并不高。项目的所营造的场景或者项目的规划或者项目的前景,并没有让自己兴奋,也许因为不是自己做的项目,因此自己能够保持足够的冷静。但是,笔者确实没有找到太多兴奋点去兴奋。
也许是自己对江景的期望值太高了而产生的落差,也许这个地方压根就与江景房这个概念无关,或者,或者,不过售楼部来客量还是不错的,因为没有开始销售,所以还看不出这个项目的效果。不过毕竟有人来拥,这或许就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骄傲。
后一篇:香城解读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