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之源—大盘南行香城见闻录(5)从万科第五园看万科住宅理念

(2006-09-13 13:52:43)
去年就在网上看到万科第五园的图片。这个有些狂妄的命名在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当时关注更多的是商业的布局与使用。
 
看项目时候,并没有给自己太大的感触,商业如图片反映的那样,使用不太方便,而园林的感觉与自己在成都看的芙蓉古镇的感觉很相似,从建筑之间的距离,建筑的形式与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尺度感,这两个项目都非常的相似,而在水处理方面,点缀物都是荷花,水与地的交接处没有现代的元素,都是些不规则的石头累起来的。
 
对于建筑,这个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体。因为不是学的建筑学,对建筑也只是看了两本大师们的普及读物,因此对于中国各大民居建筑特征并不十分确定,同事们说起马头墙的时候,自己有些茫然,呵呵,这到是典型的外行看热闹了。
 
仔细看了下建筑,从建筑的实用性反观建筑的外形,这里发觉一个不小的收获,一直以来,自己所有看的项目都没有解决空调位的摆放与建筑体的融合问题,这里到是恰当的处理了,看来设计师至少在部分上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统一。
 
离开深圳到广州的时候,与当地的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这个朋友不觉说到了一个故事,他与万科第五园的设计师的对话:因为相识,万科的设计者碰到他说,他在中国的所有词典都找不到楼盘对应的名词,因此感觉很失落,而他自己把楼盘做这样的理解,就是围墙之内,美仑美换,围墙之外与之无关。
 
恰好在上海的一个协作单位里开的论坛会上,听到上海的一个老教授的经典话语,距离是什么,距离就是交通。这是如此经典的话,虽然自己以前从很多角度去阐述过,但从来没有如此的简明扼要。
 
回想起在华南版块中,看到的每个项目的公共停车站,每个停车站里面最少30辆以上的公共汽车,让自己有点惊讶,有些惊叹。
 
上面这三段插入的话题,笔者其实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万科对地块的理解。同行的有北京阳光100的产品研发中心的同事,他在说他们和万科的差别就是他们只有一种产品,而万科则有三种不同的产品路线,一是都市中心型产品,二是都市边缘区产品,三是郊区产品。而万科蜚声国内的产品则是郊区产品,以万科的四季花城为代表的都市郊区型产品。而万科第五园则是郊区化产品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万科对地块的认识,有点象那位设计师所表达的概念,就是将产品做的美仑美换,而在产品与居住者的地点通过公交线路连接起来,环境对于万科这种产品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万科自己能将这种产品做到什么水准与形态,给居住者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围墙之内,让你向往或者神往,围墙之外与我无关。而用公交系统将外环境与城市之间封闭起来,让楼盘与环境隔离,因为公交而与城市相连,因此楼盘的外环境变成了都市核心区。联想到在深圳看过的万科的四季花城,以及万科东海岸大都有这种感觉。
 
而做这种项目,项目地块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已经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大系统,一是围墙内的造园系统能力,二是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而在前者里面还包含地块的资源系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万科显然更看重自己的处理能力,而对地块天生的因素并不特别看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