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城评论(18)无奈的枯涩——也谈本次加息的效果

(2006-04-30 15:14:11)
这次央行在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加息了,这仿佛是传递给市场一个信息,中央政府对房价的控制是坚定不移的。不过能否达到这个效果,已经不取决于中央政府了,很多人士很看好政府对房产市场的影响力,其实这中间的情况也不尽然,政府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比如去年的国八条,以及今年的两次调整利息。

  事实上,这些方法早在西方就运用了,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的政策就表明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对行业经济的影响力是相当弱小的,甚至国家机关的行政政策效果也不大。去年的国八条,今年早些时候的加息,不过是对这条理论的重复证明而已。

  一匹脱僵的野马,不可能在温情脉脉的金融政策下,就甘于停下来。还是让我们首先来思考下,房地产价格牵涉的相关因素,以及购房者对加息的心理反映吧。

   房地产行业不能说中国第一暴利行业,但是从实际运做过程来看,也不会差的太远。因为现行的中国实行的收入政策,是地方政府包干的政策,这与我们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样的,也就是中央向地方征收的税是浮动制度下的固定税率,换个比喻,有点象房产中的销售提成样。地方政府能够把收入做的总量越大,其收入也就越高,因此从地方政府来看,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放弃眼前的丰厚的收入。

   而在现今中国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收入中,主要是来自房地产行业。据一本研究济青烟的区域中心城市的书中讲到,在某个时段,政府卖地收入,占了整个财政收入的70—80%,而卖出去的地,带动的地产行业税收的贡献,又至少占了政府税收的50%以上,想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能够不买地么?

   政府必须卖地。而政府要想把地卖出去的话,将肯定要支持房价,因为房产市场一旦委靡,还有谁来买地呢?没了卖地的收入,政府会不会出现财政危机,先不要说政绩,就是处理那一大群下岗工人以及社会福利的事情,恐怕政府所有公务人员就只有当雷锋了,真的成了人民的公仆了,但这可能么?一个很实际的话,你把公务人员不当人,当神仙吗?公务人员吃喝拉洒那一样不和普通人一样呢?

  于是政府必然要托市,中央政府可以用金融政策来约束房价,但是地方政府一是本身可以降低这个政策的执行效力,二是可以从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地方行政法规给予房产市场以支撑,这样一来,在政府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内部搏弈中,这个政策效果就已经差不多了。

  反过来我们在看市场的反映。先谈供应方,也就是我们的开发商,其实中国的房地产营销,根本就不能叫全产权营销,只能叫租赁所有权营销,因为中国的房产证与国土证是有年限限制的,不是西方的永久性的,这在房产开发市场体现的更为明显。

  政府为了卖地,肯定会将城市中,暂时不太适合的土地推向市场,然而政府对开发用地有个政策是两年不开发,政府可以收回用地权。这对买了生地的开发商无疑是设置了一个陷阱。如果不开发这块地,开发商将随时面临被政府收回去的法律风险(从法律角度,政府要收你的地,是合法的),但是一旦开发出来,又会遇到销售不出去的风险,因此开发商在考虑利润的时候,无疑不把存量房作为自己的一个经济指标,因此在额外的成本上,开发商必须把风险进行转嫁,受利润率的影响,唯一可以保证风险减少的情况,就是单位利润最大化,换句话就是销售单价最高化。因此从客观上来说,要让开发商降低价格,将不是开发商能够接受的。从主观上来讲,没有商人愿意不赚钱。

  这是开发商戴着脚链跳舞的一个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政府现在也是一个商人,政府现在销售土地,一般的标准都是按照楼面地价进行销售,也就是政府会按照楼面地价,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政府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后,那么开发商除了自身安全外,也无疑会追捧政府的行为。中国社会是官本位社会,权力才是真理,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政府的行为无疑对开发商具有真理性质的指导作用。所以开发商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效益最大化。

   而作为开发商,因为政府在制定地产游戏规则方面能力日益健全,谋取暴利的可能性已经大为减小,因此刚性的成本也不会让他们有多少降价空间。这是从房产开发的收益率角度而言。

   而从房产与金融的关系来看,中国企业与金融业的关系之暧昧,是西方世界少有的,多数开发商只要能够把房子修起,销售不掉道不是特大问题,至少可以抵押给银行,因为在目前的中国,不管是销售了的,还是没有销售的,几乎全部和银行有关系。销售了的,银行按揭,没有销售的,几乎都从银行贷了款,或者能够向银行贷款,因此从银行角度来看,为了不让自己的资产贬值的话,必须保持房价。

  因此从供应的角度而言,所有的金融政策,甚至财政税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在政府以及政府的关系链条中,已经差不多完全冲抵了,对市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微弱的。

   以上是从供应角度来分析加息对房价的影响,下面将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加息对房价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这次加蹊会给购房者带来多大的代价,笔者自己买了套房,按照笔者自己的测算,加息后,笔者可能会增加2.2%左右的月供。

     首先对于理性购房者而言(也就是把自己收入的1/4—1/3)用来供房的人来说,多这2%,对生活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因此这根本不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而对于对住宅的需求非常强烈,愿意花掉自己收入50%左右的人来说,节约这2%也不会在某种程度对自己的生活有好大的改善,而因为这部分人,更多的购买动机是用于自己消费,看看这几年的房价,哪个季度的房价涨幅低于5%了呢?日益上涨的房价中,越早购买,对他们而言,应该是越经济,因此此次调息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对于富裕者,再第二次购买或者多次购买者而言,这个2%的影响力几乎就不存在。

    也许有朋友会说,这至少会抑制投资需求,但笔者认为这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房价上涨幅度,远远快于这次加息的力度,因此只要整个房地产行情,保持着价格上涨,投资者将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压。

   最后从政策反馈给市场的信息来分解,顺向分解,太多的报纸杂志已经分析的非常透彻了,本文将不做探讨,反向的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些推测。首先加息所反映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政府控制房价的信心,而政府为什么要控制房价呢,是因为房价涨的过快了,那房屋又为什么会涨价呢,一是因为供不应求,二是因为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三是房屋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肯定还有上涨空间。如果消费者持这种心理预期的话,那么我们将看到一种与中央政府完全想反的效果,可能房屋需求将被更大程度的刺激出来,受供应的刚性影响,那么仍然是买方市场中的买家与买家竞争,房价将不降反升。

   从上述分析笔者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市场基本不会对这次加息形成多大反映,中央政府这个美好的愿望,恐怕又成了一相情愿的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