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文学/原创乱世疑云 |
一行人簇拥着顾亦农和他的昔日女同学吕媛小姐离开旅馆,汇入到嘈杂的人群中去,沿着大街欢天喜地行进。大东菜馆位于租界的北端,是整个区域内名声最响的馆子,在本地居民中影响巨大。本地开埠以来,江北移民众多,同时又显明地翻出三个层次来。扬州一带的移民大多家境殷富,多为做生意、从政,浪迹于中上阶层。泰兴一带多是过江来寻觅饭碗的,拉车做工为生,勉强能维持度日。至于更北处的移民,大多是逃荒而至,在街头多以收废旧、乞讨过活,度日艰难。
大东菜馆清一色的维扬菜,便是前者应酬的场所。那位提议来此的老先生,从口音中可以直接分辨出他的籍贯。此老被一帮年轻人唤作李科长,想来,是机关内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顾亦农焉能怠慢了?
进了菜馆,立刻有跑堂的殷勤招待。李科长轻车熟路,带着大伙儿直奔后面单间。不一刻,菜馆老板亲自拿着份菜单过来,请客人点菜。众人皆推老先生出马。他也不推辞,乐呵呵地点了清蒸狮子头、鱼头豆腐、爆鳝片、煮干丝、清溜乌鱼片、滑炒虾仁、糖醋排骨等十来样菜肴。
老板俯身凑近,压低声音道:“小店新近从江边收到样稀罕物,不知各位有兴趣没有”?
众人皆是好奇,齐声发问。
“河豚”,老板自顾自咂嘴,夸张地说:“好货呀!吃到嘴里打耳光都不丢”!
李科长只是摇头,说:“老朽了,当以身作则,不敢领着这帮小兄弟们冒死吃这玩意儿。贵店还是弄给其他客人尝鲜吧”。
老板收起菜单,含笑而去。这边桌上几个人都满面遗憾。李科长笑笑,说:“冬天河豚口味大减,且毒性胜过平日,不能吃的。他欺你们是生客,哪知道我这个积年的食客。明年春夏,我请你们去江边吃河豚,保准打嘴巴都不丢”!
众人一声轰笑。旋而菜肴上桌,拆开两坛子黄酒,去炉上加生姜、红糖炖热了,各自舀上一碗,喝将起来。吕媛虽是北方人,却不善饮,只能以茶代酒。顾亦农酒量本浅,此酒初饮时不易觉醉,待到两碗下肚,谈笑风生之余,往起一站,不知哪来的酒意霎时冲上了颅脑,顿时头重脚轻一阵子摇摆。李科长见了直乐,伸手指点,以水浒传人物的口吻笑道:“倒也,倒也”!
顾亦农双腿一软,忽地伏倒在身边这位素常难以接近的女同学身上。吕媛虽有些羞,但没有生气,一手将他扶正。李科长唯恐他吐,坏了场面,连声唤店家过来,先行结账。顾亦农醉醺醺从兜内掏出钱来付账,然后昏沉沉地遵照公议,站起身来,由吕媛搀着出门回家。
吕媛望望这群忙着轰饮的家伙们,轻蔑地笑,半提着摇摇欲坠的顾亦农大步出了菜馆。外面大街上,早有歇脚等生意的黄包车夫过来迎候。吕媛问顾亦农的住址,顾亦农着实醉了,顾左右而言他,乱讲胡话,就是没有明确的方向。吕媛气得跺脚,正想扯他的耳朵,给他醒醒酒。
这时,有个女人提着手袋路过,见了这情景,不觉惊噫了一声,三步并作两步过来,仔细辨认一下,说:“这不是顾亦农吗?这么喝多了”?
吕媛大喜,问:“您认识他?知道他住哪儿吗”?
那位小姐笑盈盈说:“这可是喝多了。他住在顾家弄,我是他的邻居。要不,我顺路送他回家吧”。
吕媛迟疑了一下,点点头如释重负地笑笑,说:“谢谢您了,路上请多费心”。
那位小姐和吕媛一起合力,协助车夫将烂醉如泥的顾亦农弄上了车子,尔后道别,在车声辚辚中向着街道尽头飞驰而去。吕媛掸落手背的灰土,目送着车子消失,脸上露出些狡黠的笑意,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