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母亲——蒋小娟
http://img15.tianya.cn/photo/2008/5/17/8005916_1015035.jpg
蒋小娟是四川江油县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民警,她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了父母照料。却义务的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大爱无私,令人无不动容 。
最可敬的父亲——李国林
李国林,43岁,北川县擂鼓派出所民警。因为要先救其他学生,他没来得及救出自己的儿子。
地震发生后,李国林奋力钻出废墟,不顾自己身体多出受伤,立即赶往派出所。此时,三层楼的派出所办公楼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四名留所值班的民警只找到了三个,全部受伤严重。
李国林风驰电掣般赶往儿子就读的北川中学,他看到操场上的孩子们哭成一片,好几栋教学楼倒塌,儿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层教学楼变成了三层楼,原来的一楼和二楼都不见了。
“爸爸,我在这儿,快救我!”一想起儿子的求助,李国林就泪水直淌。可当时没有救援设备和机械工具,大家只能用双手刨砖渣救人,而儿子,位于废墟深处一丈多远,左腿被好几块水泥板压住,动弹不得。
在这种时候,从初中部教学楼用撬杠等工具去打个洞,挖出儿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有更多的人容易挖,更容易生还,李国林要求幸存人员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的。当夜他代表公安部门赶往绵阳市政府汇报救灾工作,并接受简单的包扎。
13日凌晨5时许,李国林赶回北川中学时,他的儿子还在呼喊救命。至当日中午,儿子声息渐无,李国林却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当儿子终于被找到时已停止呼吸。
最坚强的女警——蒋敏
“妈妈,我想你!”“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
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蒋敏奔波在灾民安顿的地方,想用大量的工作来淡忘失子之痛。16日晚,看见一位与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时,她终于经不住刺激,最终晕倒在了帐篷外。
最忠诚的留守——邓波
震后,派出所的房屋多处开裂,旁边的一幢楼已被震掉了一半。派出所的办公地点已经转移到太平街大街上的帐篷里。但邓波和两位同事仍然留守在派出所的院子里。他说,这里必须要留人,因为怕有群众到所上来求助、问事。
邓波刚刚将小腿被砸断的老人背到派出所的院子里,又连忙同一名求助妇女赶往一幢摇摇欲坠的楼房,用钢筋撬开五楼一扇已经变形的门,救出一个女孩……此时,邓波得到噩耗,心爱的儿子已经不幸遇难。孩子走了,但邓波身上还有任务,守住所里的枪支。他把孩子还软软的身体抱在怀中,和妻子在派出所守了一夜。
最敬爱的信使——王刚
60多张皱巴巴的平安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388位卧龙被困群众亲人的电话。这些纸条,原本揣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公安分局副局长王刚身上,5月16日上午,王刚执行任务时殉职,平安纸条成了他的遗物。
这些纸条大小、材质不一,有的甚至是在烟盒、收银条背面写上的亲人电话。每一个信息,都可能让正在备受煎熬的亲人松一口气。
送出这批平安纸条,是王刚最后的心愿。他牺牲后,经过一棒又一棒的接力,这些纸条上的平安信息,终于通报给了每一个灾区群众的亲人。
“太伟大了,这个带信的警察太伟大了!”一位母亲用哽咽的声音说,“我现在知道我儿子平安了,而王刚的父母却永远失去他了。等救灾结束后,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子去看望王刚的亲人,替他多尽尽孝。”
最坚硬的手——王兴德等
5月12日下午,青川县木鱼镇初级中学的一栋三层学生宿舍楼在地震中倒塌,数百名学生被掩埋。时间就是生命。青川县公安局王兴德副局长等局领导得到群众报警后,立即带领县消防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等救援力量120多人,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开展紧急抢险救援。由于没有专业救援装备,他们就用手刨,用肩扛,尽最大努力解救受困学生。为使一个被碎水泥块掩埋的学生避免二次伤害,王兴德副局长带领大家用了7个小时,硬是用手一块一块地把碎水泥块清理干净,终于安全救出了这个被困的学生。通过艰苦努力,截至14时下午5时,他们已抢救出生还者92名学生。
最有效的救赎——北川看守所
5月12日14时20分,北川看守所值班民警王万安、唐首才按一日生活制度拉铃督促在押人员午休起床。14时28分,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民警王万安、唐首才迅即出门查看,二人同时想到了地震,想到了监舍里的在押人员,他们马上转身冲进值班室准备拿钥匙开监舍门,但强烈的地震将二人同时摔在了看守所值班室门外翻滚不能自已,二人相互搀扶着从地上爬起并分别抱着树木才勉强稳住了身体,只见看守所外围高墙和内监舍已经塌下,围墙之外的周边高楼纷纷倾覆,霎那间,整个北川县城成为废墟,看守所和侧边的四层拘留所被夷为平地,房屋坍塌窜起的尘雾立即笼罩四周。
周围呼救声、哭泣声此起彼伏,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二人叫起正在厨房准备晚餐,被地震冲击爬在地上的2名留所服刑人员,向已经垮塌的看守所监舍钢筋废墟堆开始施救。虽然地震仍在继续,对面高山仍在大面积滑坡,随时可能将他们掩埋其中,但监管民警的职责容不得他们丝毫迟疑,他们冒着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地组织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特殊营救。
他们用手刨、使手抬,用自己的一双手对抗着锋利的钢筋混凝土,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在押人员。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难营救,他们从废墟中刨拉出在押人员17人。
当时,有地震受伤群众30余名,也到看守所院内避难,王万安二人边营救,边维持院内秩序。为保证受伤的群众得到及时安置治疗,同时也防止在押人员乘乱脱逃,王万安找来附近的基干民兵,将受伤群众撤离看守所,送到更为安全的治疗安置点。
面对被夷平的整个北川县城,王万安、唐首才心痛难忍,王万安想到了远在坝底乡中心卫生院工作的爱人和84岁的母亲,以及在县城的二哥一家四口。唐首才流泪遥望相距仅500米处公安家属院内不知死活的妻子和爱女,他们强压悲痛,咬紧牙关坚守着已成废墟的监所,履行着一个监管民警的职责。
面对看守所、拘留所的废墟,还有几名在押人员埋在废墟里,考虑到没有专业施救工具,为确保已救出来的人员安全,他们商量后马上与武警中队联系,中队派出20名武警由队长带队,按同案犯、已决犯未决犯、轻重伤、年轻和年老的分开的原则,将营救的17名在押人员分成4个小组向外转移。
目前,被营救出来的17名北川看守所在押人员伤情好转,情绪稳定,他们多次流着眼泪感谢北川的监管民警,在巨大的地震灾难时舍身救命之恩,表示一定要服从管教,痛改前非。
最安稳的墙——都江堰看守所民警
地震的时候,都江堰看守所正好有6名民警分别跟6名在押人员在询问室里谈话。突然一阵地动山摇,看守所的围墙像波浪一样扭动后坍塌了,6名在押人员全部慌了,撒腿就往外跑。6民警不约而同做出了同样的举动,将在押人员带到门外的空地上,聚集到一起,与闻讯赶来的其他民警一道,立即镇定地站成了人墙,将在押人员护住:“不用怕,你们在,我们就在!”
由于断电,看守所电门的开启受到影响,民警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利用发电机发电。好不容易稳定住这6名人员,可里面更多的在押人员却躁动起来。把监舍的门拍得山响,大喊着要放他们出去。民警们立即上前做工作。“我们的监舍是防8级地震设计的,请大家放心!”“只要你们在这里,我们绝对不会丢下你们不管!”一个又一个民警的身影出现在监舍前,渐渐地,在押人员的情绪平静下来。
最执着的坚守——白水河派出所民警
杨洪是彭州市公安局白水河派出所的所长,他刚从景区执行任务回来,就赶上了地震。在最初的两分钟内,地面几乎都无法站立,但他还是来不及等车停稳,就飞快地跑向小学,因为那里的300多名孩子正在上课。当他赶到学校时,孩子们正一窝蜂往外跑,不少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他迅速冲到相对较高的平台上,朝老师和学生们大喊:“不要急,全部站到路边去!”很快,300多个孩子按照班级分成几组,年龄最小的先走,安全撤离到了空旷的地方。
可那么多的孩子怎样保证在转移的过程不混乱走失呢?杨洪急中生智,找来了绳子,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将孩子们圈在绳子内,而孩子们则前后相互拉着手或者衣角,争分夺秒第二次转移到了河边的高地。余震还在继续,山上不断有石块滑落,孩子们第三次转移,集中到更安全的一块硬地,等待家长来接。
地震的前一秒,小镇上一片平静,有的在茶馆里喝茶,有的在睡午觉。“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垮塌的房屋压下来!”地震发生后,派出所的大门连同部分房屋也垮塌了。但所里的其他9名民警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在跟上级部门失去联系,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民警们全部冲上了街,目的只有一个:救人,尽管他们手上没有任何的工具。
由于余震不断,不少被震裂的房屋还在摇晃中,但民警们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几乎是冲进去见到人就往外拉。一个又一个居民被救了出来,遇到受伤的就集中到临时包扎点。可民警们却来不及包扎自己身上的伤。他们只觉得脚步也越来越沉,身上的衣服更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夜色降临,民警们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双手和腿就像要断了一样。”一民警说,明明知道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但他们还是将仅有的食物让了出来,“居民们更需要食物!”民警们一致说。
原本热闹的小镇在瞬间变成了废墟,大量的泥石流堵断了通往小镇的所有道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逃过一劫的居民们开始想到食物。于是,有的想趁机到跨塌的超市内找东西。杨洪和10民警来不及休息,就和6名治保巡逻队员立即分成了几组,24小时巡逻在街面上,维护秩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