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眼中的诗经

(2007-07-31 18:40:07)
标签:

论语心得

孔子

诗经

文学批评

于丹

琼瑶

分类: 论语心得
  本文参加论语心得征文,敬请孔子眼中的诗经  ,谢谢!

孔子眼中的诗经

就像因为于丹,我现在读论语,当时,因为琼瑶,而去关注《诗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琼瑶的言情小说泛滥,我正处在青春期,想不接触都很难。《在水一方》等小说中的诗歌,影视剧的歌词,一查,几乎就是诗经里面诗的翻版。原来,诗经可以这么美的。琼瑶通俗,而诗经不通俗——也许千年之前也还通俗——所以,我把琼瑶看作方便面,把诗经当作大餐。方便面常吃,而大餐不常吃,至今对诗经也还很陌生。

《诗经》不但在先秦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中也享有很高地位,是中国诗歌的发轫,也是当时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

孔子与诗经是有密切渊源的。据说,原来诗经有3000首,经过孔子修订,凡305首。精选了之后《诗经》才如此流行?还是精选了之后使大量的诗歌流失,不再进入人们视野?不得而知。

孔子非常重视诗的作用。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意思是说,诗歌启发人的心智,礼制使人言行规范,“立”得起来,音乐使人得到人性的完成。当然,这里的“诗”,并不是专指诗经。可是,《论语》中,凡诗,则大多指诗经,是没有错的。他关于诗歌的作用,还有一个最著名的论断:“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诗,可以启发想象,可以观察事物,可以会合群体,可以表达哀怨。近事父亲,远事国君,还可以多认识动物植物的名称。从此,兴、观、群、怨,成为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大原则。因为对诗的评价,孔子成为最早的文艺批评家。

孔子大力倡导读《诗经》。推介诗经,孔子先对自己的儿子“直销”。他曾问儿子孔鲤学习诗经了没有,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就是,不学诗经,没法讲话。他在《论语·阳货·第十章》中更进一步对孔鲤说,人如果不研读《诗经》里面的“周南”“召南”,就好像面对墙壁站着一样,寸步难行。当时,《诗经》也是有志从事外交工作的年轻人的必备教材。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不好。怎么算好?考试得100分算好,还是背诵得熟练算好?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熟读诗经三百首,交他政治,不会搞;让他出使各国,不能独立应对;读得再多,又有何用?原来孔子反对读死书,吊书袋,强调学以致用。应该说,他的这个看法,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倡导起来就有了效果。

《诗经》人人应读,但并非人人可与之讨论。子夏是孔子认为可以与之言诗的。为什么?因为,有一天,子夏问孔子,《诗经》里面有句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绘事后素”,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画画。子夏又问:“那么礼在后?”孔子大为赞赏,说,启发我的是你呀,这样才可以与你讲诗了。(见《论语·八佾》)可能现在的人们比较难理解子夏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这是需要意会的地方。子夏的意思是,那句诗和先生的解释,是不是说,再美的画,也需要先有白绢;那么“礼”也是先需要一个类似的“底子”,不是吗?子夏的提问,当然是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新的发挥,悟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孔子非常赞赏。

子贡也是孔子认为可以与之言诗的。当时,子贡与孔子讨论穷人与富人,怎样做才比较合适。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吧。但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然后子贡又问:“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也是很赞赏,说“子贡啊,这样才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你就可以用在未来上。”这个故事见于《论语·学而》。子夏和子贡的感悟,受到孔子的肯定,实际也说明了,书究竟该怎么读的问题。

孔子这么重视诗经,又不遗余力进行推介,那他是怎样评价诗经的?“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孔子所讲的典雅的文言,像诗经、书经和如何执守礼制,都是雅言。就是说,诗经的语言,是孔子非常欣赏的,认为很典雅,很文明。不知谁问到《诗经》中的关雎那手诗,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诗篇,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痛。(《论语·八佾》)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关雎的风格,比较平和,恰到好处。孔子向来主张中庸,对关雎如此评价,应该是很高了。不过,这个评论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是被很多人认为不好的影响,就是,造成了中国文学含蓄,矜持,不大喜大悲,现实主义成分多,浪漫主义成分少,过于早熟等特点。对于诗经的总体评价,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首,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虚假”。关于思无邪,现多解作思想纯正。其实,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一首咏马诗,“思”是语气词,不做“思想”解。至于“邪”,古注多认为同“徐”。思无邪者,诚也;就是不虚假,换句话说,就是感情真挚的意思。这个总体评价,除了一些“颂”之外,真的还是恰如其分的。孔子眼中的诗经

 

·仕而优则学                   投票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投票

·发现孔子的《君子守则》       投票

·以德报怨,何如?             投票

 

·孔子最尴尬的事:路遇阳货     投票

·人知与知人                   投票

·论语中的贫富观               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