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出师表三国水浒名著教育 |
分类: 杂文篇 |
让小学生看三国水浒合适吗?
这两天,我们,不,是老师逼着孩子看四大名著,因为毕业考试里面要涉及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女儿不想看,说三国和水浒里面打打杀杀,一会儿砍这个的头,一会儿砍那个的头,让人心惊肉跳。我是深有同感,一直不怎么鼓励孩子看这类书。特别是,女孩子嘛,看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之类,培养善良温柔的性情,可能更有好处一些。不过,事涉考试,恐怕还关系到孩子初中能分到什么样的班级,问题就大了,所以让她看看小人书吧,起码小人书经过改写,没有那么血腥。
这两天网上在争议什么《出师表》该不该进教材的事。其实比较而言,《出师表》只不过有“愚忠”思想而已,文章还是千古好文章。况且,就是“愚忠”,至少也有重诚信,重情意的意思在里面,如果引导得好,未必对爱国、爱企业没有好处,某种程度也算不得什么糟粕。还有人说,《出师表》列举的战争观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本世纪以来的几场战争,比《出师表》的教育作用大多了,发动这些战争的理由比诸葛亮的南征北伐进步到哪里去?依我的经验,学生吃力地把文章啃下来,体会体会文章的写法,就已经阿弥陀佛了,顾不得什么微言大义。我对《出师表》就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的印象。
但是三国和水浒则与之不同。过去不讲什么教育理论的时候,就有“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之说。这两部小说,里面不但血腥,而且充满欺骗和狡诈。先不说三国,至少水浒应该是少儿不宜的。目无法纪,“无视人权”,鲁莽冲动,野蛮无礼,动辄大打出手,作者居然充满欣赏之情。原来在播放电视剧水浒的时候,社会上就一片“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声音,连青少年打架斗殴的案件都上升了,盼着赶快结束。以我之见,老师让孩子读书,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孩子的辨别能力。让孩子读水浒,起码从自身的管理上就增加了麻烦,应该三思而后行。
况且,小学生过早接触这些名著,不是培养了他们对名著的兴趣,却因不懂、不理解反而产生厌烦情绪,恐怕与教育者的初衷越离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