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中铭
曹中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417
  • 关注人气:8,8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市场的症结不在于资金

(2008-12-10 22:04:40)
标签:

证券

财经

a股市场

大小限

尚福林

股票

    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市场不仅波动性更大,风险也更大。上证指数能够在两年多的时间从998点几乎是一气呵成般上涨至6124点,此时,空仓是一种风险;也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从6124点下跌至1664点,如果在去年10月份之后或今年上半年做多,同样也是一种风险。

 

    股指的涨涨跌跌是市场的运行规律,也是其魅力所在。正如泡沫被吹大了会破灭一样,当股价跌至极端时,其上涨同样可期。无论市场充满了泡沫也好,还是遍地是黄金也好,投资者的信心才是其中的关键。

 

    A股市场诞生以来,“圈钱市”、“投机市”等各种各样的“冠名”皆有之。主要原因是年轻的市场还不成熟,基础性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了市场信心波动太大,并进而影响到股指的剧烈波动。

 

    虚拟经济更是“信心经济”。曾经因为对于网络股的追捧,网络股泡沫横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也因为对于股改后的A股市场充满憧憬,上证指数在去年不断刷新纪录,创出了6124点的新高;同样是因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弊端,“千点论”不幸一语成谶,A股市场也被迫推倒重来;也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加上大小非的疯狂抛售,今年的两次政策救市皆无果而终,并且,股指暴跌70%成为了不堪回首的事实。一切都是市场信心使然。否则,我们就得不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继11月初的股指强劲反弹之后,罕见的降息与五率联动造就了11月27日又一根大阴棒。放量的高开低走走势,让市场更加忧心忡忡,更何况12月份还是今年大小非的第二大解禁高峰期。

 

    此时,监管层的“安抚”又出现了。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社保基金将逐步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同时追加部分股票投资,以稳定市场信心并追求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中的稳定收益。这也就意味着,社保基金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未来将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适时推出创业板、做好股指期货推出的准备和融资融券试点等。日前在第七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尚福林强调,要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资金的入市比例,协调完善与市场投资相关的税收政策,为机构投资者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显然,所有这些都释放出监管层希望股市稳定的信号。但是,无论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表态将追加投资,还是提高险资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比例,其所解决的也就是市场的资金问题。客观上,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入市,对于减少目前市场的波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当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A股市场如此疲弱,问题并不出在资金上,而是由于投资者入市信心不足所致。

 

    纵观A股市场短暂的历史,有信心才会有行情,有行情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前两年新增开户数创出新高,百亿规模的基金频频上演“一日售罄”的盛况,都足以说明问题。同理,股指常常产生暴跌走势,皆因信心缺失的恶果。

 

    4月份与9月份的两次救市如同昙花一现,股指欲振乏力,包括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逢高减持等,无疑都对股指的上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内经济面临着的严峻形势以及大小非的大肆抛售,是A股必须面对的几道坎。股指要想有所表现,必须在这几方面有所突破。

 

    事实上,目前市场最为诟病的还是大小非问题。成本极低的大小非,即使是股指重回千点时减持,同样可以获取暴利。问题是,大小非却让市场不堪承受,而市场也无法承受。并且,随着更多新增大小限的上市流通,今后两年A股市场所要面对的压力不言而喻。

 

    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小非与大小限问题更能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改变大小非的减持政策,以“锁一爬五”甚至是“爬十”减缓大小非的套现压力,或者以具体的指数点位、以确定减持价格方式抑制大小非、大小限的减持冲动等,这些均是可采用的方法。对于今后发行的新股,小限(持股低于5%)与新股同时上市流通,缩短大限(持股超过5%)的流通时间等,对新股发行价格进行“纠偏式”的整治。不仅有利于新股发行价格更加合理,而且有利于提前释放小限的减持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