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尾,券商、基金公司各种关于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会又开始陆续登场了。当然,由于今年全球正面临着金融危机,相关券商、基金对于明年的行情又谨慎起来。2009年的行情是延续熊市,还是重新开始牛市,或是继续震荡市,有“最牛基金经理”之称的华夏基金公司的王亚伟同样表示“并不清楚”。
事实上,2009年与即将过去的2008年一样,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2007年年末甚至是2008年年初,没有谁能够准确地意识到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更没有谁提前预测到金融危机会波及到实体经济;同样,对于A股市场而言,没有谁预料到上证指数会下挫至1664点,而其跌幅亦会高达70%。
由于今年只剩下二十个左右的交易日,央行的罕见降息亦表明国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也由于12月是今年第二大解禁高峰期,因此,对于年底前的股指走势,实现“咸鱼翻身”的可能性已经不具备,产生较强反弹的可能性同样不大,也就意味着股指的涨幅难以超越2500点,同样意味着今年股指将收一根巨大的年阴K线。
全年股指收阴已经定型,回首再来看看券商对于2008年的展望却别具意味。事实上,隐含其中的,更多是酸楚与无奈。
纵观券商对于2008年的预测,大错特错者有之,策略与大势“背离”者有之,误导市场与投资者的更有之。而且,如果投资者信奉某些券商的投资策略,并且在操作中予以实践,不撞得头破血流才怪。
去年下半年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如火如荼,“拼命骑马”的最终结果是整个市场泡沫横飞,也为今年的股指暴跌埋下了伏笔。但是,安信证券的高善文抛出了“资产重估”的理论,并且对于后来股市的调整美其名曰“牛市下半场”。回头看,所谓的“牛市下半场”,即是大熊市的开始;所谓的“资产重估”,实则是股价的价值回归。当然,“牛市下半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24万亿的市值被蒸发,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与之相伴的还有整个市场投资者信心的丧失殆尽,甚至于9月18日的三大利好亦没能打造出“政策底”来。
不只是安信证券的策略失误,其他的诸如海通证券关于宏观经济的研判偏差太大、申银万国错估流动性过剩大趋势、死多头东方证券的“坚定”看多、中信证券认为2008“开启新内需时代”,“明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走弱,中国市场反而可能更好”等,几乎都是与股市的客观事实唱反调。
都说某些证券咨询机构是“黑嘴”,其实,券商中也是“黑嘴”泛滥。如果说某些证券咨询机构的影响力有限的话,那么券商“黑嘴”无论是从影响力方面,还是波及面上,都要大得多,其对于市场的负面效应同样大得多。
券商的投资策略或者预测出现偏差并非什么新闻。2005年中国证监会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时市场上有人认为“股改启动之日,便是股市崩盘之时”,原因主要在于原先不能流通的非流通股股份将逐步实现流通。非流通股份的上市流通,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产生改变,也必将左右着股价的走势。因此,诸多券商在预测2006年的指数点位时,基本上最高不超过1200点,有券商认为股指可上涨至1500点,结果招致一片嘲笑;更有券商认为股指将攻击至1800点,却被认为“大脑进水了”。然而,事实已无需多言。同样,券商预测2007年的指数点位时,上涨不超过30%(以2006年收盘点位计)成为广泛共识。恰恰是在去年,上证指数频频刷新历史纪录,并创出了6124点的新高。
券商的投资策略报告会往往成为了“黑嘴”报告会,并非没有原因。其一,券商的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所谓的“最佳分析师”,本质上都是大资金、大机构的分析师,而不可能是中小散户的“最佳”,这样的事实决定了券商不可能拿出“真金白银”来面对中小散户。如今年元月份就有券商内部会议认为股指将跌破3000点,但其对外的报告仍然是“形势一片大好”,主要原因是基金等大机构没有出货,“不能说”;其二,国内券商的研究能力存在缺陷。券商2008策略几乎呈现出“一边倒”,不仅导致信奉者损失惨重,更凸显其研究能力、研究水平上的缺陷。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歪嘴券商念歪经”的尴尬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