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持续下跌成为今年股市的“主旋律”。
4月份的纠偏式救市仅仅只是昙花一现,“9·18”三大利好同样没能拯救股市于水火。虽然股谚云“政策之树常青”,但是趋势一旦形成,相互博弈的结果,却是以股指创出新低为代价的。3000点终究没有打造成“政策底”,1800点亦是一捅就破。而1664点是否能够成为“市场底”,相信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就像去年股指频创新高后市场已经麻木了一样,今年的新低不断,同样麻木了投资者的神经,只是股票市值的大幅缩水却有不堪承受之重。
股改启动之后的市场,确实给投资者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从998点飙升至6124点,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而从6124点暴跌至1664点,则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曾经豪情满怀地“看”八千点“望”一万点,早就被严酷的事实所粉碎。而在悲观的市场中,千三甚至是“千点论”的重新抬头,又折射出市场的人心涣散与投资者的迷茫。
市场总是在希望与失望中轮回,股指的涨涨跌跌反映出投资者信心的起起伏伏。客观上,无论是沪综指也好,还是深成指也好,都是市场“信心指数”的真实体现。因此,与其说股指是反映股票价格的指数,倒不如说是市场的“信心指数”更为恰当。
大牛市行情固然让人憧憬与欣喜,但市场运行有自身的规律。实际上,熊市亦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被吹大了的肥皂泡,总会有破灭的一天,市场疯狂的背后即是风险。
自去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历史高点之后,熊市便悄然无声地来临了。当券商等研究机构还在展望今年的“美景”时,当有人忽悠出2008年股指将上摸8002点时,“牛市下半场”的开始,也就意味着熊市的开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数据往往最直观,也最能说明问题。撇开去年的6124点不算,上证指数去年12月28日收盘于5261.56点,截止目前股指最低为1664.93点,下跌68.36%。如果从历史高点算起,则股指最大跌幅为72.81%,股灾已经真实地发生了。
股改启动前,沪深市场开户数(A股帐户)在7200万左右,截止今年11月底,中登公司的数据表明A股帐户已达1.2亿,其中去年新增开户超过4000万。按照一人同时开沪深两个帐户计算,则A股股民人数至少为6000万。从2007年年底至2008年11月底,A股从曾经的最“牛”步入到最“熊”,两市总市值共蒸发20万亿,两市流通市值蒸发逾5万亿。若以6000万人参与股市计算,人均损失至少在8万。
必须看到的是,在1.2亿A股帐户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空户,或者是因不规范被“锁定”的帐户,另外今年新增开户数亦占有一定的数量。如此事实也就说明,今年参与操作投资者的实际亏损大大高于8万元。
8万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以笔者现住的湖北省黄石市为例。黄石属于湖北省的一个中等城市,黄石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822元;根据黄劳社发[2008]6号文,2007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15920元,月平均工资是1326.67元。其中,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14969元,月平均工资是1247.42元。以一个三口之家来测算,今年在股市上的亏损,等于其两年多的家庭收入全部打了“水漂”。而在全国中,工资收入与湖北黄石的水平相差无几甚至更低的相信不在少数。
熊市猛于虎!而股市暴跌更是一场豪华的“洗礼”!多少财富灰飞烟灭?多少投资者为之沮丧甚至绝望?
今年以来的股市暴跌,有去年泡沫横飞后估值回归的因素,有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大小非疯狂套现的原因。但是,A股市场本身的缺陷同样难其咎。基础性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的严重失衡,中小投资者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等等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预防或者减少因股市暴跌导致投资者出现惨重损失的格局出现,重要的是监管层要将整个市场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如此,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可期,长治久安亦可盼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