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相关部门公布了“三大利好”政策救市,其中之一便是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与回购股份。
此前,中国证监会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或回购股份在制度上作出了铺垫。修改后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自上述事实发生之日起一年后,每12个月内增加其在该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相对于目前大股东为了保持控股地位的现实,如果上市公司大股东再从二级市场中增持2%的总股份,对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维护股价的稳定,防止股价大起大落的局面出现,其意义当然非同一般。
9月22日晚,对上证指数有着重要权重影响的中石油公告称,其控股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于当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中国石油股份公司6000万股股份。继9月19日之后,中石油再次封于涨停位置。并且,截止收盘,在离其涨停价位12.14元下方的12.12元处,有超过1400万股的挂单在“虎视眈眈”。
其实,中石油并非第一家实施增持的上市公司。如今年7月1日,深市的久联发展第一大股东贵州久联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了10万股的久联发展股票;此前,中国国航集团拿出近18亿元的巨额资金,增持了中国国航3.5亿股等。但是,中石油却是“三大利好”出台以来第一家公布增持股份的央企上市公司,其标杆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截止9月22日收盘,中国石油H股最新股价仅为8.67港元,折合人民币不足8元,而A股却报收在12.14元,A股较H股溢价超过50%。中石油公司为什么要弃低就高,不去增持H股反而要增持价格更高的A股呢?如果仅仅只是响应国资委的号召,似乎不足以让人释怀。那么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中石油控股股东对自身的前景信心十足,同时,也是为了提振其持有者的信心。
目前国内300多家中央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占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8%。央企本身的实力无须怀疑,更重要的是,这些股市上的“巨无霸”,由于所占的权重较大,其一涨一跌之间均会对股指形成影响,并进而波及到市场的走势。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央企如果从二级市场增持,无形中等于打消了市场对于央企大非减持的疑虑。毕竟,如果央企大非进行减持的话,以市场目前的态势,定然有不堪承受之重。再者,央企的增持,也与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前所表态的“央企不敢随意减持”是相吻合的。
中石油、工行、中行、建行等央企都发行了H股股份,同中石油的控股股东一样,其它央企大股东不去增持价格更低的H股,却要增持A股,至少这笔买卖并不划算。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增持中石油,中央汇金公司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更多的是市场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今年以来的大小非被解读为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就在于其纷纷套现出局。并且,在这场博弈中,以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成功绞杀而决出了胜负。而在股指经过70%的下挫之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表明目前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得到了产业资本的认可。也就是说,目前的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了,沪深市场平均市盈率跌至15倍以下就是证明。
事实上,近日除了中石油,包括日照港、广州药业、白云山、海博股份等控股股东分别增持了相关公司股份,而金发科技则公告了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董事长增持股份的消息。毫无疑问,包括央企在内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增持,不仅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更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