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何时走出目前的泥潭?

(2008-08-18 08:36:27)
标签:

证券

财经

a股

市净率

泥潭

沪深

股票

    毫无疑问,A股正在泥潭中挣扎。

 

    被认为是“政策底”的3000点终究没有演绎成“市场底”,也宣告了印花税救市政策的失败。而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指导意见,其作用也相当有限。当股指像断了线的风筝,从3000点直落至2566点,然后经过短暂的震荡之后,又下跌至2370点时,市场信心的丧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维稳没有起到丝毫的效果,否则,股指也不会越维稳越不“稳”了,也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高调维稳态势下,8月8日、11日又产生了大跌,而市场上亦有人“看到”了1500点。

 

    截止8月12日,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高达23只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自中国太保“领衔”新股“破发”,并在随后出现新股大面积“破发”现象以来,“破净”也成为了市场另一道“奇观”。同样是截止12日,今年以来已有174只股票创出新低,在其背后,其实是诸多投资者出现了惨重的损失。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也在同一天,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17.54倍,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7.72倍。除了市盈率之外,市净率在迈出了接轨的步伐。上证综指的平均市净率为2.86倍,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净率为2.96倍,美国标准普尔指数的平均市净率为2.4倍,恒生国企指数的市净率为2.55倍。

 

    当我们此前总在说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时,没想到在市盈率与市净率方面已经真的实现了。不过,这并不值得我们欣喜,毕竟其代价太沉重,不仅仅对于投资者,对整个市场而言同样如此。

 

    中国平安引爆“融资门”事件以来,证监会就表示要严格审核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本质上,这是监管层的维稳举措。包括其后的规范“大小非”减持、降低印花税的政策,以及近期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维稳文章,及至发改委、国资委纷纷加入维稳的阵营等等,可以说,此次来自监管层方面的维稳力量是空前强大的。然而,市场看到更多的则是,无论是哪个层面,几乎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几乎是千篇一律式的空谈。

 

    新低之后仍然是新低,维稳没有在市场中泛起任何的波澜,市场信心的丧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深陷泥潭的A股市场何去何从,或许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与去年相比,市场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基金的发行不再火爆,甚至于连“袖珍型”的基金也频频出现了,基民人数与股民人数增幅呈现出明显的回落,也预示着新资金的进场发生了改变;宏观上,货币从紧政策的实施,PPI持续上升,CPI居高不下,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并且次债危机的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的迹象,这一切加大了市场的疑虑。而更重要的则是“大小非”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实,根据当初的股改协议,根本就不可能禁止“大小非”的流通,仅仅只能通过“另类”的手段改变其流通的方式,比如大宗交易系统等。但“大小非”问题却是市场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尽管自“全流通第一股”三一重工宣布减持承诺之后,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公告承诺减持,但这毕竟只是少数,不可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8月11日中登公司的数据表明,已套现的“大非”占解禁股份的17.24%,“小非”则更“猛烈”一些,占比达43.51%。另外,就单月减持数据看,在限售股解禁数量处于年内低谷的7月份,沪深两市“大小非”共套现8.49亿股,较6月份4.51亿股的规模,环比增加88.25%。这个数据也将“大小非”减持“并不猛烈”的托辞彻底击碎,况且,股价历经大跌之后,“大小非”仍然如此疯狂地套现,如果股指出现回暖的话,其减持当然会更猛烈了。

 

    在监管层日益重视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今天,如果不能有效妥善地解决“大小非”问题,所谓的维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A股市场目前也就无法真正走出泥潭。而重要的是,在市场极度疲弱的背景下,监管层要有切实行动来维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