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境外投行的两面手腕

(2008-08-12 07:45:10)
标签:

财经

证券

摩根大通

a股市场

龚方雄

香港

股票

    一面大肆出货,一面大肆唱多,摩根大通再次让我们见识了境外投行的两面手腕。

 

   摩根大通的盛名久矣。境外投行的盛名既在于其资金的雄厚,客户的广泛,更在于其市场上的话语权。某些有影响力的投行,出台一份研究报告,定然会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股价的走势。2006年11月24日,瑞银发布了《中国银行股:转向谨慎》的报告,该报告大幅调低了国内银行股的估值,其结果是引起香港市场和国内市场银行股的下挫。事实表明,瑞银其时扮演了“乌鸦嘴”的角色。境外投行此种嘴上唱空而实际偷偷地做多的伎俩,在国内银行股后来的大幅上涨上暴露无遗。

 

    与瑞银上次表面唱空实际做多不同的是,摩根大通表面唱多的同时实际在做空。7月下旬召开的第七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半年峰会上,摩根大通中国区主管龚方雄指出,H股的机会很大。7月底,他在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依然坚持认为,A股将在奥运期间回稳,将对港股带来支持。他尤其看好年初至今跌幅颇大的H股,并表示:“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投入中资股的风险已经相对较低。”

 

    如果龚方雄的论调是正确的,那么摩根大通或许更应该紧守仓位,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来自香港联交所的资料却显示,摩根大通7月29日减持了多只中资股,包括大唐发电、中海集运、中国财险、兖州煤业、海螺水泥、中交建设、中国神华、中国远洋、富力地产及鞍钢股份。据机构统计,当日摩根大通共套现约29.5亿港元,为近年来罕有的大规模减持行动。

 

    如果是小打小闹式的减持,或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一个交易日就减持近30亿元,与其唱多比起来,则是值得商榷的了。

 

    事实上,在国内几大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之前,境外大投行亦是一片唱空之声,其结论不外乎国内商业银行根本就没什么价值等等。及至其成功地成为“战略投资者”之后,其风向却又开始转向了。还有前几年外资投行唱空国内房地产市场(主要指上海房地产市场),背后却在大举介入,并在房价的暴涨中赚得盆满钵满,而国人却遭受着高房价的煎熬。

 

    此次摩根大通的两面手腕,与境外投行以前的手法如出一辙。说到底,还是利益因素在作怪。但是,无论是当初贬低国内商业银行股,还是唱空上海楼市,再加上后来的言行不一,其做法均堪称卑鄙。

 

    国内市场还是个年轻的市场,还没有脱离“新兴加转轨”的阶段,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也由于投资者整体素质的低下,常常遭遇“暗算”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股改时的历史大底曾被QFII抄了,也让进入A股市场不久的境外机构大赚一笔。此次股指从6124点下跌以来,伴随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低点不断产生,前期2566点的低点在8月11日又一次被洞穿,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发展亦受到严重影响。

 

    而目前市场的态势,其实也为境外机构再次抄底提供了相当好的机会。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A股市场常常上演暴涨暴跌的游戏?为什么境外机构能够常常抄到A股的大底?又为什么“老外”们的所谓的“报告”能够左右投资者的行为?

 

    摩根大通此次耍两面手腕,定然不会是最后一次。尽管与国内券商一样,境外投行同样设有“防火墙”,但其“防火墙”机制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令人存疑。实际上,研究成果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并非国内市场的专利。

 

    不掉入境外投行所设下的利益陷阱,关键在于国内市场的规范发展。从研究机构的市场影响力、整个市场投资者的教育入手,真正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的质量,是我们必须大力重视的,也是A股市场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否则,受人左右的市场,注定会失去话语权,成为别人分离利益蛋糕的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